‘王富贵’此言算是道尽了在场将士的心声,他们在此戍边近十余年,早便在此安家立业,家中父老也随之日久迁徙定居,虽然因着有军中关系,地方氏族不敢欺侮,可边关将士的军饷也不算太高,此地物价有着地方氏族把持,他们过得也并不算好。
后来梦醉执政之后,大力整顿民生科吏,让丹阳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些作为也间接性的相当于对这些将士们施上恩情。再加上后来战争来临之前,梦醉就事先将所有百姓氏族迁离出城,无疑是给了他们父母亲族一个珍贵的活命之机,不然战争真正开始,他们这些无官无权的普通士兵哪有什么保全家人的手段,不过就是事先得着消息,让自己的家人率先成为逃亡的第一波流民。
可流民的活路有多少,他们这些当兵的是再清楚不过的,哪次发生战争不是饿殍遍野,家破人亡,每当回想起当初九江县的屠城之景,众人心中就是一阵恶寒。
他们与那些刀口上舔血的匪寇之流不同,保家卫国本就是他们这些当兵之人的使命,他们投身军旅之时,早就已经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不怕自己死在了战场上,他们怕的只是自己的妻儿会在他们死后受人欺辱,可梦醉已经为他们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后顾之忧,他们又还有什么理由去恨他呢?
当然这所谓的‘王富贵’也不是普通人,正是混杂在人群之中的王彦奇。
不管一个军队有着多高的觉悟,当真正面临绝境之时,想到的都绝不会是放手一搏,而是四散逃命,当一个人慌了心神之时,所有的行为都会跟随最本源的冲动,再多的羁绊都是无序游丝,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家国大义啊、什么以死还恩啊等等,这样更深层次的思想觉悟产生。
梦醉也正是知晓此点,因此才会事先就将局势挑明,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手段将众人的死绝之志激发出来,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
王彦奇配合得更是恰到好处,三言两语就将众人最关键的羁绊给牢牢锁住,顿时就将即将溃散的军心一把拧紧。
梦醉振臂高呼:“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全军齐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一路跟随而来的匪寇,忽见这般气势,直接被吓得两股战战,不敢上前。
不过这般荒谬的局面也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江为先的后方援军抵至,那些本就无用的炮灰也只得被尖刀抵住后背舍生忘死地冲入阵中。
梦醉全力催动魔眼,手持长枪,宛若一只壁虎一般于墙壁上高速游走,看准时机,将那些混杂在人群之中,功力较高的匪寇,一枪剔除。
梦醉心中默默地计算着时间,最后的一炷香了,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