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唐好圣孙!> 第一百六十六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求月票)(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六十六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求月票)(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李象分开人群,走上前方。

  抬眼一看,卫老汉那条船上装满了鱼,甚至连下脚的地儿都没了。

  可想而知,这次的收获定然是盆满钵满。

  “老冯。”李象伸手拍拍还在抻着脖子看收获的冯清:“卫老汉这条船本次收获是多少?”

  冯清转头看是李象,连忙见礼,而后说道:“回郡王,还在算。”

  “嗯。”李象颔首道,就算不算也看得出来本次的收获定然会引起其他人眼馋。

  看到别人下海收获盆满钵满,又怎能不会心动?

  不多时,统计的人员就算出了卫老汉此次的收获。

  “禀长史,渔船上的鱼,一共是三千四百余斤。”

  “官人,官人。”卫老汉提醒道:“船后面的拖网里还有哩。”

  官人这个词,还要到宋代以后才会变味儿。在唐朝的时候,还只是用作平民对当官之人的称呼。

  听到卫老汉的话,统计人员用力将拖网拽上来,里面满是活蹦乱跳的鱼虾。

  稍微费了一点力气后,这网兜里也有百余斤。

  大唐的鱼虽然便宜,但是也架不住出海一次捞上来的量这么大啊。

  海边的鱼价最为便宜,每斤新鲜鱼肉也就是十文左右的价格。

  一天工资不到十文钱的年代,十文钱一斤鱼真不便宜了。

  贞观时期的开元通宝,购买力可要比后面的日子强得多。

  至少在这个日子,还没有通货膨胀。

  卫老汉笑得眉眼都看不见了,一个劲儿在那唉声叹气地凡尔赛,说什么“船太小,网也小,一趟根本装不下,海里的鱼多得是,随便一网下去就是满满的鱼”。

  这话要是之前有人这么说,大家肯定是不信的。

  可现在有卫老汉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谁会不信?

  但也有人怀疑,捞上来这么多鱼,能卖出去吗?

  虽说是没什么文化,但基本的生活常识还是有的。

  一般来说,捕鱼收获的旺季,市场上鱼多,所以鱼就便宜;等到休渔期,这鱼就贵;而海上风浪越大的时候,鱼就会越贵。

  很快就有人便问出了顾虑来:“这……若是大家都出海,这鱼不是越来越多?就像是粮食丰收的时候一样,卖不上价钱,甚至没人来购买,只能等着这些鱼烂掉?”

  “那就运到内地去卖呗。”有人忽然说道。

  “你说的倒是轻巧,现在多热的天,没等走出登州呢,这鱼就要坏掉了!”之前的人回道。

  这样一来,本来跃跃欲试想要租船或者买船的人,热情一下就被扑灭了。

  本来李象还打算让人解释一番呢,既然百姓们自己想通了,那就轮到他出手了。

  得到示意的冯清知道是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于是便站出来说道:“各位乡亲,各位父老!”

  李象:……

  真怕你说下面播送一条广告啊!

  冯清继续说道:“本官乃是登州都督府长史,关于鱼获的事情,还请各位不要担心。”

  “当今圣上的皇长孙,恒山郡王就在本官的身边,还是由郡王和各位乡亲说明吧。”

  介绍完李象的身份后,百姓们尽皆面面相觑。

  郡王啊!这可是好大的官儿!

  还是当今圣上的孙子?还是皇长孙?!

  那有他在,咱们就都不怕了!

  李象站出来,清清嗓子说道:“各位乡亲父老,还请不要担心,去年的时候,朝廷组建了一支官方的商队,现如今,正由本王的姑母,也就是当朝的高阳公主负责——”

  “她和我说,若是诸位将来出海,无论打上来多少鱼,回去之后由你们自行腌制咸鱼,而后按照一斤五文的价格收购。”

  这价格已经很良心了,平时出海旺季,虽说是打不上来多少鱼,可在登州新鲜鱼的价格都能低到一斤不到六七文钱。

  更何况现在出海一次两三天,回来捞個三千多斤的鱼,若是人多起来,怕不是这十斤鱼甚至都卖不到一文钱!

  而咸鱼,沿海地区的人都会腌制——平时腌咸鱼的时候,一百斤鱼也就是用四五斤多的盐左右,在盐上真花不了几个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