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能无限模拟,作死亿点不过分吧> 第095章 常庆悟真,鸾凤本源(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095章 常庆悟真,鸾凤本源(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身临其境,记忆同步进行中…】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句竟然被篡改了啊。”

  苏离于心中思量。

  常庆这个分身,道体仙胎,九窍玲珑,皇极经世,极为了得。

  因而在思考问题上,清晰度远远超过了现实的本体,以及天枢世界另外一道分身苏言。

  “似乎这个身份,更契合我。”

  “也不知道之前‘常庆’说的‘分身,本体,本源,代表天地人’是一种什么情况,而且他提及过‘区分’,要区分是见真我吗?”

  “之前我的觉悟就是路尽见真我,所以才有了第一次的‘新生’。”

  “我是‘常庆’,可是我目前还并没有领会到我之前对沈秋水说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目前还是‘德不配位’,还不够。”

  “看样子还是得多用一用这个分身——用来思考就对了。”

  “而之前的模拟,的确是有一些问题的,也忽略了很多细节——那两个身份都想不明白,但是这个却很轻松能想明白。”

  “天际……的确是出生就在罗马,而且还是在皇宫。”

  苏离仔细思索之后,整个人忍不住感叹。

  苏离思考之时,也在关注着沈娈。

  但是他喊出了“沈娈”这个名字后,反而那边的“绝心”却并没有回应。

  仿佛忽然掉线了一样。

  “我在天枢世界拉着你聊天,你现实就没法作乱了吧?”

  想着,苏离也不由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

  他知道,这种只是最下下策,而且也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模拟器也提过比强比不过,意思就是比惨也是能破局的。”

  “可比惨的话,让苏言去死在镇魂碑上,应那个劫就是最直接的方法。或者是用之前那个天渊自杀、万念俱灰被情所伤的下场去让沈娈看看,甚至是窥心,这其实也沈秋水救徒弟的真正目的啊。”

  “哪怕我作为苏离,可不动用常庆这个身份,我都依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眼下这个身份一用,身临其境,真的很轻松的想到了。”

  “差距有亿点点大。”

  “而且,这个身份……无论是想法还是行动,抑或者是言语,沈娈不是师姨,沈秋水也不是师父。”

  “这是习惯,要脱离习惯。不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自己身份暴露。”

  “同为天际,细节相似那绝对会被一眼识破。”

  “道体仙胎,九窍玲珑,皇极经世……这些天赋一旦汇聚在一起,每一次的实力成长,都是绝对的碾压。”

  “越级?难?”

  “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

  苏离笑了笑,表情很是自然。

  这种状态,便是笑,都被万道所契合,而不再是他去契合万道。

  天道地道人道,我自行我道,万道都得随行。

  这种状态,很难以言喻,甚至比上次面对绝悟更可怕。

  毕竟,那时候,他境界很低,而此时,他已经筑基境九重圆满——虽然境界于他的身份而言,真的无用了。

  苏离脑海之中有很多的念头纷纷呈现,然后被理清。

  很多疑惑浮现,也纷纷被想明白。

  但他等待了几个呼吸,却依然不见沈娈回复拟真投影。

  他不会主动,主动就会被动。

  所以,如果沈娈不再回复消息,苏离就准备不再与沈娈也就是绝心交流了。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

  苏离思索着这其中蕴含的因果。

  要破解这一局,就要从这句诗出发,挖掘背后隐藏的因果。

  这句话其中的绝望意味很浓——对于当事人而言。

  对应给沈娈就是:她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正是最为悲绝而痛苦的心。

  这就是这句诗词之中对应沈娈的意境。

  异象不必去思考,苏离心中很能判定。

  而以常庆的存在,所有的因果都一定不会是巧合。

  所以,无论当初是有意还是无意,当这句话在当初说出,在现在却被篡改,那就意味着,这句不是废话,而被篡改的也不一定是结局。

  苏离调出了璇玑印天际面板,重新查看曾经的功德红包的九句诗词,以及对应领取者。

  果然,那一句诗的具体情况已经变成了: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前者为因,也是起因,因常庆而起,也因此而在当时显化。

  后者是果,也就是沈娈得到的那句诗,同时对应着她的绝望。

  就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常庆给出的只是因,而她看到的不是因,而是她如今判断的、承受的果。

  这起因之中的星辰:出处为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其中的“心有灵犀”恰恰又应对了师慧静的因果,牵引出祈雨的因果,并最后以尸塔之中祈雨的死为结果。

  如果不破解,就不知道这其中的连环杀局与因果牵连。

  知道了,拆分出来,就会变得很容易破解了。

  而这其中的风露:出处为明代高启的《题芦雁图》: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这其中的典故就更值得深思了。

  想当年,高启年方十八,才名便已流传四方。

  附近有个士绅叫周仲建,此人有个漂亮的女儿。某天,周仲建生了小病,高启前往探望。

  病中无聊,周仲建拿出了一幅《芦雁图》,让高启写一首题画诗。

  这当然也有考校高启的意思,看看高启这个小伙子有没有敏捷的才思。

  高启不愧是才子,他看到芦雁图的内容,才思泉涌,一点也没有犹豫,当即在画上写下了这首诗。

  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西风时节,芦苇繁盛,鸟儿低飞而来,鱼儿躲在荻花里。这是萧瑟的景象,相当传神。

  最妙的是后一句,满身风露立多时,生动描写了雁鸟因为看不到鱼儿而许久站立的景象。

  其实,鸟儿好不好谁也不知道。

  究竟是“沙阔水寒”抓不到鱼呢,还是鸟儿抓鱼技术不行抓不到鱼呢?

  都可以猜测。

  但高启的重点在于“立多时”三个字。

  尤其是风露中的立多时,尤其令人感慨。

  于是乎,阅读这首诗的人自然而然会同情图画中的雁鸟。

  也因此,周仲建一看到这首诗,立马就明白了高启的小心思。

  显然,高启这是用雁鸟来比喻自己,用雁鸟久立风露来显示自己的孑然一身,显示自己的孤单寂寞,表达求偶的渴望。

  周仲建哈哈大笑:“你小子是想要娶老婆了吧?该不会是看上了我的女儿吧?”

  周仲建之所以不含蓄,之所以会这么直白,并不是故意取笑高启,而是给高启一颗定心丸:“伱小子听好了,选个良辰吉日,来我家娶亲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