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与老先生讨论各种道家典籍,对于其中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李辞远在三清庙中,也得知了狗儿在学习他写下的道家文字,并对此深感欣慰。
他觉得狗儿虽然年纪尚轻,但天资聪颖、心性纯良,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李辞远也开始主动教导狗儿一些道家的修行法门和心得体会。
他希望狗儿能够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就这样,在三清庙和小镇私塾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传承关系。
李辞远和老先生共同教导着狗儿,使他在知识和修行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狗儿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逐渐在道家修行的道路上崭露头角。
……
一日清晨,阳光透过三清庙的小院,斑驳地洒在石桌上。
狗儿与李辞远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着一壶清茶,袅袅茶香中,他们的讨论正酣。
“大人,最近老先生教到我‘无为而治’的理念,”
狗儿沉思着开口。
“这似乎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做法相悖,我难以理解其真谛。”
李辞远微微一笑,轻抿一口茶水。
“‘无为而治’,并不是说真正的不作为,而是强调一种顺应自然、不强行干涉的态度。
就像水流,你见过哪条河流是笔直前行的吗?
它们总是顺应地势,蜿蜒曲折,却最终能汇入大海。”
狗儿若有所思地点头。
“那么,在治理国家时,是否也应如此,不强行推行政策,而是顺应民心,因势利导?”
“正是如此,”
李辞远肯定地说。
“‘无为而治’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信任。尊重自然规律,信任民众的自我调整能力。
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反而会打乱原有的平衡,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狗儿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我明白了,谢谢大人的指点。
这种治理理念,不仅适用于国家大事,恐怕在我们的修行之路上,也同样适用吧?”
“没错,”
李辞远赞许地看着狗儿,“修行亦是如此,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方能得真道。”
两人的讨论在茶香中渐渐深入,狗儿对“无为而治”的理解也越发深刻。
他暗下决心,要将这种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修行中去。
……
“这位大人真是了不得啊。”
“老夫读书六十载,真是虚度光阴。”
私塾中,那老先生颇为感慨,听着狗儿对无为而治的理解,更觉惊艳。
不多时,他便决定亲自前去三清庙拜访。
以表达对他写下那些道家文字的敬意,并想与他进一步探讨道家思想。
……
这一日,一位老先生缓步来到三清庙前。
只见庙宇古朴庄严,周围环绕着青松翠柏,显得格外幽静。
“咚咚咚……”
他轻轻叩响庙门,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李辞远面带微笑地站在门内。
“贵客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李辞远拱手施礼,将老先生请入庙内。
老先生受宠若惊,回礼道。
“大人客气了,老朽此次前来,一是为了感谢道长写下的那些道家文字,让老朽与狗儿都受益匪浅;
二是想与道长进一步探讨道家思想,以求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