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9黄金时代> 第3章 劳动最光荣(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章 劳动最光荣(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不知不觉,已近黄昏。

  陈奇看了看时间,把写了几页的稿纸收起来,压在自己的床铺下面。

  当夕阳的柔光落在桌子上,安静了一天的大院子终于热闹起来,自行车的铃铛响、小孩子的吵闹、叮叮咣咣的切菜声混杂在一起,丝丝缕缕的烟气四散飘来。

  “妈,你回来了!”

  “买什么好吃的了?”

  “不过年不过节买什么好吃的,白菜土豆,还有咸菜。”

  于秀丽准时下了班,顾不得其他,进门脱掉外套就开始忙活,顺便指挥:“你把咸菜摆盘子里,早上还剩半块豆腐你拿出来!”

  “豆腐怎么做?咸菜滚豆腐么?”

  “滚你个头,热水烫一下拌酱吃!”

  咸菜有两样,酱黄瓜和甜辣萝卜干,都是六必居的。

  六必居在人道洪流时叫“红旗酱菜门市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代表团提出要到六必居参观,伍豪发了话,才重新挂上这块老匾。

  小厨房搭在房子外面,用砖头和油毡简单砌的一个棚,一个炉子、一个碗柜就占的满满当当。厨房旁边是放蜂窝煤的地方,也用油毡盖上,码的整整齐齐,这是爱干净的人家。

  有懒散的就随便放,下雨天,那煤块淌出一洼一洼的黑水。

  陈奇主动帮忙。

  他才穿来几天,对父母能有什么感情?

  当然没有,但人家对自己好,自己也不吝啬回应。于秀丽麻利的做着饭,不时瞧他一眼,心里也奇怪,这小子前几天还像一条咸鱼,怎么突然就鲤鱼打挺了?

  天蒙蒙黑的时候,饭菜上桌,那位便宜老爸陈建军也回来了。

  他也四十多岁,高高瘦瘦,气质挺斯文,衣服虽旧,但整齐干净,胸口的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

  陈建军是业务员。

  新华书店是全国最大的图书发行单位,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想发行,就得联系各个业务员,业务员会根据这本书的内容做一个初步判断,给书店报一个数字,比如1000册,书店会先订1000册,后续再看市场反应。

  但后来业务员的工作就变了,变成了销售,因为图书行业开放了,垄断地位没了。

  “爸!”

  “去开会了么?”

  “去了!”

  “嗯,吃完饭再谈。”

  陈建军笑了笑,笑起来也很斯文,这辈子没爆过粗口那种。

  晚饭很简单,土豆粉条炖白菜、大豆腐和酱菜。

  不是买不起肉,是买不着。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仅供应猪肉3-5两,三年困难时期,京城每年人均才供应猪肉8两半,别的地方更惨,连这点肉渣都没有。

  老爸老妈都念过书,骨子里有那么点讲究,吃饭的时候不谈事。

  等吃完了,陈建军才问,陈奇又把开会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你是怎么想的?”

  “我……”

  他刚要回答,外面忽有人喊:“陈奇在家么?”

  “哟,王大妈!”

  “快请进快请进,您怎么来了?”

  来人是个老太太,头发花白,笑容和善,正是街道干部。她老神在在的坐下,笑道:“今天上午开大会,下午我们就分派任务,街道交给我13个人,务必给他们找到工作。

  我琢磨晚上都在家,就过来瞧瞧,你们是第一户。”

  “那真是麻烦您了,大晚上的还不能歇歇……”

  于秀丽给倒了杯水,正好想问这事呢,道:“王大妈,我听孩子说要搞生产服务合作社,您也知道那是集体单位,一向不受重视。我不是说集体单位不好啊,就是咱们街道不有个服装三厂么?厂里不能安置么?”

  “哎呦,说得轻巧,你知道崇文区有多少待业青年么?”

  王大妈一拍大腿,比了个手势:“8万人!政府上哪儿找8万个岗位去?从上到下都愁死了。而且很多人都二十五六岁了,好几年都没工作,我们要优先安置他们。

  那个服装三厂,我们好说歹说才塞进去一百多人,你们就甭惦记了。”

  “那您的意思是让他们做什么?”

  陈建军问。

  “我是这么想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