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万历明君> 第134章 乡音雅言,破矩为圆(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34章 乡音雅言,破矩为圆(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群臣神色各异,都有各自的想法。

  等到众人都表过一轮态之后,终于轮到皇帝表态了。

  此时,朱翊钧也终于不再点人出列。

  沉吟半晌。

  缓缓开口道:“诸卿的意思,朕都明了了。”

  这就是要下定论了。

  群臣纷纷看去。

  之间皇帝突然感慨道:“如今里外都说朕不顾公道,一心回护元辅。”

  “朕今日便与诸卿说些心里话。”

  也不管众人信不信。

  朱翊钧看当先看向首倡此事的刘不息:“刘卿,你这奏疏上得心不诚,朕是知道的。”

  刘不息面色陡变,就要出列请罪。

  朱翊钧抬手阻止了他,继续缓缓说道:“言官名莫不出于弹谏,功莫不出于犯上,这是朕祖上的定制,朕自然知道。”

  科道作为纪律检查的部门,自有其制度进步的一面。

  但与此同时,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好的制度,想正当发挥也有其限制。

  若是没有善于纳谏的皇帝、独立于各派系的孤高、恪尽职守的个人操守,言官的弹劾,就很难发挥效用,更别提考虑国朝大局了。

  如今在乎功、名的言官,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弹劾而弹劾。

  这也是有心做事的高拱、张居正都看不起六科十三道的缘故——泄泄沓沓,言之无物。

  虽然事是这么个事,但皇帝这话难免有恶意揣测内心的嫌疑。

  此乃不讲武德的象征。

  刘不息心中震动惶恐,已经开始为自己下注错误而冒冷汗了。

  整个人僵立当场,手都不知如何摆放。

  好在这时候,朱翊钧话锋一转。

  小皇帝面色诚恳道:“但这事你弹得对,言之有物,切中时弊。哪怕有些不顾大局,也是你职责之内,朕没理由苛责你。”

  刘不息当即长出一口气。

  不过先前皇帝的恶意揣测仍然不能认下,只好行了一礼,一言不发。

  朱翊钧语气愈发感慨,继续说道:“诸卿或许早就探听到了,张敬修前日就让国子监上疏,请求罢考。”

  他指了指祭酒陶大临,后者怔怔出神,似乎没听见。

  群臣也对皇帝口中窥伺奏疏的猜测毫无反应。

  朱翊钧也不管众臣反应,继续说道:“但元辅辅弼大政,有功于国家,无论是让元辅致仕,还是让长子罢考,朕都于心不忍。”

  “刘卿所奏,朕不能允。”

  刘不息与陈吾德对视一眼,不免有些失望。

  刑部尚书王之诰略微摇了摇头,皇帝此举,多半要受到士林诟病,对张居正的声望,同样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日拱一卒下来,早晚要积重难返。

  这时候,朱翊钧又看向兵科右给事中陈吾德:“陈卿,你当初为皇考内廷花费铺张之事,上奏辱骂而遭贬,还是朕即位后将你复起。”

  “你说你附奏刘卿,乃是为公道说话,朕是信的。”

  这话一出,刘不息神色难免幽怨,怎么还区别对待?

  他却不知,皇帝这份区别对待,乃是因为陈吾德此后因得罪张居正而遭贬,反攻倒算时中枢将陈吾德复起,其人也并未上任。

  说白了,或许是个古板的人,但多半不是邀名养望之辈。

  陈吾德不知内情,听闻皇帝信他一片公心,不免神色复杂,朝皇帝拜了一礼:“臣卑鄙之身,承蒙陛下信得过,臣顿首。”

  朱翊钧点了点头,受下这一礼。

  继续说道:“你说此事有违公道,朕也认。”

  “但朕做不到事事公道,绝无半点徇私。”

  “诸卿四品官身,子嗣皆能荫监生;甚至致仕后尚可免赋数千亩;哪怕戕害百姓,也至多贬官削职,又何谈公平?”

  “如今事难两全,朕以大局为重,公道的事,慢慢来。”

  “卿可以理解吗?”

  讲道理的话,朝廷二把手去考公,本身是有些不公平——许国因为口音重,替考生念试卷,都能让人排名被挪后,更何况其他因素?首辅儿子影响考官是无可避免的事。

  但问题在于,朱翊钧何德何能保证绝对的公平?

  判断一个班子好不好,不是看他是不是完美无瑕,而是看他的心气,是不是在奋力前进。

  一班人比一班人做得好,那就够了,什么时候走了下坡路再骂也不迟。

  所以朱翊钧没有那么理想,妄图给所有人一个公道。

  这话不知刘不息听没听进去。

  但陈吾德闻见皇帝言辞这般恳切,当即耸然动情,顿首再三。

  一时间,竟然凝噎不能言语。

  朱翊钧轻轻将他放下,转而又看向王之诰:“王卿,朕知你为何心怀愤懑,但平心而论,事情缘由,你当真怪得了朕吗?”

  王之诰的心结,私下已经谈过好多次了。

  但其人就是怨天怨地,既然如此,那好话歹话也没必要说太多了。

  今日朱翊钧拿到明面上来说,就是单纯为了逼他致仕的。

  王之诰无端受了皇帝这话,骤然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出列拜倒:“臣请致仕。”

  皇帝的话太重,致仕都是最后的选择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朝申时行吩咐道:“着吏部会推人选。”

  申时行恍惚一瞬,这才出列领旨。

  场上众人这时候看着皇帝作为,只觉有些措手不及。

  这轻描淡写之间所展露威势,实在让人反应不适应!

  一时间,群臣噤声。

  这时候,朱翊钧才环顾众人。

  缓缓起身:“揭帖之事,已然散布出去了,士林学子甚嚣尘上,都在论及公道。”

  “朕如今没有两全之法,只得制外开恩。”

  他居高临下看着众人。

  “往后在京四品以上堂官凡三十一人,其子侄参考者,按人数为会试取员增额。”

  “今科堂官子侄的试卷,暂由朕亲自阅。”

  朱翊钧看向马自强:“大宗伯,可乎?”

  马自强后知后觉,连忙拜倒:“陛下圣明!”

  吕调阳与王崇古也松了一口气,两人对视一眼,连忙出列朗声道:“陛下圣明!”

  随着三人下拜,群臣纷纷紧随其后:“陛下圣明!”

  赫然是没人质疑皇帝阅卷的经学造诣。

  朱翊钧扫过众人,点了点头:“此事到此为止,你们继续议事罢。”

  说罢,他便在从御案上离位,转身离开。

  眼见要进了侧殿,朱翊钧又顿住了脚步,回过头道:“如今锦衣卫都指挥使空置,朕也没让人去查揭帖是谁抄录散布的。”

  “诸位,遇事还请多想想国事,朕感激不尽。”

  这话落入群臣耳中。

  不约而同伏地请罪。

  再抬起头来时,只见皇帝的身影已然消失不见。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