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万历明君> 第30章 擦拳磨掌,你来我往(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0章 擦拳磨掌,你来我往(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可怜朱希孝既没有揣摩圣意的才智,也没有闷头做事的气性,一幅不上不上的样子。

  也看在总归是天使轮投资的份上,他难得敲打一句。

  朱希孝没听明白圣上话中所指,却也知道不是好话,登时心乱如麻。

  连忙下拜认罪:“臣知罪!”

  朱翊钧没有追究的意思,朱希孝听不听得进去,是他自己的事。

  摆了摆手:“去吧。”

  朱希孝满头大汗,心事重重地退了出去。

  朱翊钧抬头看了一眼,收回目光,又低下头继续看贺表。

  贺表虽然空洞无物,但有没有用心写还是看得出来的。

  有这个态度的不一定忠君,但连态度都没有的,那必然要被边缘化。

  朱翊钧大概看看内容,就能心里有数。

  譬如高仪的贺表尤为赤诚,让人动容,朱希忠的贺表也是用心了。

  像那张居正的贺表,文采斐然,但显然不太走心。

  高拱就更不用说了,敷衍至极。

  除了这些人,还有其余数百份贺表。

  这两日抽空逐一翻看,到现在才看了一半。

  余有丁?朱翊钧又拿起一本,大致翻了翻,嗯,彩虹屁拍得很不错。

  又翻开另一本,陈栋?对自己的期望这么高?

  申时行,啧,这家伙不像三十岁,倒像五十岁了。

  朱翊钧一本本看过去,在心中将这些人分门别类。

  王锡爵?南直隶的贺表也到了?

  南京刑部主事,李贽!?

  朱翊钧精神一振,默默将此人的贺表放在一侧,算是提醒自己。

  眼下还不急,得等到开经筵后,才用得上此人——大明朝,要有自己的儒学。

  想到此处,他干脆在心中整理起来,日后要关照的人物。

  泰州学派、李贽、程大位、海瑞、戚继光、吕坤……

  恰在这时,张宏步子静悄悄地走了进来。

  见皇帝在观览贺表,轻轻唤了一声:“万岁爷。”

  朱翊钧抬头,看了一眼张宏。

  抢先开口道:“这贺表,都收上来了吗?”

  张宏本来有事汇报,话到嘴边咽了下去,转而回道:“万岁爷,贺表昨日就上齐了。”

  朱翊钧皱眉:“郑王朱厚烷呢?”

  朱厚烷这穷亲戚不是重点,重点是他那宝贝儿子,自己可有大用处。

  张宏听到问话,犹豫道:“万岁爷,郑王当初获罪于世宗皇帝,削爵后一直比较内敛……”

  内敛,就是不爱理人的意思了,不爱搭理的人中当然也包括皇帝,或者说,特指的皇帝。

  朱翊钧当然听懂了,怔了一下:“心怀怨怼到现在?我皇考不是复了他的王爵之位吗?”

  张宏不敢接这话,否则就是个离间皇室的罪名。

  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翊钧摆了摆手:“行了,我知道了,容后再说吧。大伴有什么事?”

  张宏低眉顺眼问道:“万岁爷,高阁老下午就休沐了,让您这几日好生温习课业。”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应声。

  高仪休沐,明日一早张居正离京视山陵,内阁终于只剩高拱独断,烈度只怕又要升级了。

  张宏继续道:“还有,那两名言官,明日就要弹劾杨博、张四维,问是直接给陛下,还是按例上奏。”

  这可不是简单的形式。

  要是真绕过内阁把奏疏直接送到御前,那就代表着,已经有朝官认可了新帝处置政事的能力。

  换句话说,这是支持少帝亲政的信号。

  此例一开,朝堂上立马就要掀起一轮腥风血雨。

  朱翊钧摇了摇头,这才哪儿到哪儿,现在可不是时候。

  他开口道:“廷议上弹劾就可。”

  节外生枝就不必了。

  况且也不需要弄出多大动静,只需要束缚住杨博和张四维的手脚,让他们上奏陈辩,自顾不暇便可以了。

  张宏应了一声,又小心翼翼道:“万岁爷,还有一事,就在此时,午门之外,有一御史跪奏。”

  朱翊钧一愣,立刻反应过来:“跪奏?弹劾冯保?”

  张宏点了点头:“是广东道御史张守约,说……”

  他顿了顿,一边回忆一边学起来:“国朝成例,言官不因言获罪,如今竟被挟私抱怨。”

  “区区阉竖,仗东厂之势,捆束御史,纵马过街,岂有此理!”

  “尤其司礼监掌印之身,岂可再兼东厂之职?”

  “有违祖宗成法,乃是祸乱之始。”

  张宏神态动作拿捏得极其到位,宛如御史上身一般。

  朱翊钧听罢,站了起来,来回踱步。

  这可是戳到冯保死穴了。

  以前冯保身份不清不楚,也就罢了。

  如今既然下了明旨,那冯保还兼任着东厂职司,就有问题了。

  李太后再大,也不一定能顶得住文臣抱团,拿出“祖制”这顶大帽子。

  所谓祖制,不论其再怎么奇怪,再怎么可笑,只要是共同意志的具现化,那么它带来的压力,就是现实的,是切身的,没人能够忽视。

  这与他前世主管的口子,遇到那些荒谬的舆情一样,想笑都笑不出来,哪怕没错,也只能捏着鼻子先通稿认错再说。

  高拱积年首辅,出手自然不简单。

  说不得故意在此处等着呢,难怪殿上接旨接得这么爽快。

  这些老姜,没一个好惹。

  也不枉自己这几日天天劝李太后,为朝局稳定计,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直接罢黜首辅,待他蹦跶几天,自请致仕就好。

  不过……既然高拱都做到这份上,他也不能闲着。

  朱翊钧大手一挥:“走,随我去给母后问安,路上细说!”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