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还带着东西?”朱琳看王扶上门还背着个麻袋,吓了一跳。
“都是给江弦的信。”王扶气喘吁吁的说,“你们家这三楼也太高了,累死我了。”
“王老师来了,快坐,喝杯茶。”
江弦招待起来。
他和王扶都非常熟悉了,不把对方当外人,相处起来非常自然。
王扶先是喜滋滋的给江弦讲了一下《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目前的订购数量有多喜人。
又拿出几篇《红高粱》的评论文章。
“《当代作家评论》一次性就推出了四篇评论《红高粱》的文章,文学界现在都是关于你这篇的讨论,你就偷着乐吧。”王扶一脸与有荣焉的得意。
江弦对《红高粱》引起文学界的热议也感到开心,不过开心的同时他也有顾虑。
“除了这些赞誉,就没什么批评的声音?”
“也有。”
王扶愣了愣,说,“你也知道,寻根文学在文学界很多人眼中,和如今的文学主流是相悖的”
“王老师,你就直说吧。”
见江弦都这么说了,王扶只好如实相告:
“别的都没什么,是正常的讨论,对于一篇来讲,有讨论是正常的,不过之前《文学报》上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
“什么文章?”
“文章是一位老作家丁鑫写的,引起争议的点就在于,他认为《红高粱》这篇,歌颂了土匪抗日。”
王扶说起这事情都有些无奈。
《红高粱》这样的,最怕寻章摘句。
余占鳌、戴凤莲这些人,他们不是正规军人,就是扛起锄头、拿了土枪的当地百姓,说是土匪,确实算得上是土匪,因为他们浑身匪气,所以没法直接反对歌颂土匪的说法。
但是看了以后,就又会发现,这回事是这么回事,可是根本没办法这么简单的去概括啊,也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啊。
王扶说起丁鑫在文章批评《红高粱》的一个问题:
余占鳌亲叔余大牙贪财好色,还嗜酒如命,有一回喝醉了酒,就玷污了村里的姑娘。
这个时候,余占鳌的第一反应就是包庇亲人。
他觉得,一个女人算个啥呢?有多伤天害理?
丁鑫在文章中写出这个情节,并且言辞激烈的批评,认为余占鳌这个角色三观不正,不应该歌颂这样毫无人性的“土匪”。
“这分明就是断章取义!”王扶有些气愤道。
余大牙是什么人?余占鳌的亲叔。
余占鳌自幼丧父,是他一直接济着余占鳌母子,这样的人,余占鳌毫不犹豫的就给他枪毙,这可能吗?
更何况,剧情怎么能只截取一段来分析?后面的发展和人物挣扎只字不提。
在后面的剧情里,队伍里年轻又有学问的副官要求余占鳌处决余大牙,否则自己就不干了。
戴凤莲很理智,明白队伍里有个好指挥是多么重要,使劲儿劝余占鳌处决他亲叔。
还顶着余占鳌的枪口,痛骂他说:“原以为你是个好汉呢,没想到也是个窝囊废啊!”
余占鳌呢,他浑身匪气,可他不糊涂,心里也明白啊,这回自己非得大义灭亲不可了,要不然队伍里的这帮人不会服自己。
于是他说自己一定不忘余大牙的养育之恩,打算披麻戴孝去祭扫坟墓来报恩。
不过,一码归一码,欺负无辜的人,依照队伍纪律就得被处死。
于是,余大牙晓得自己犯了事,就坦然地去赴死了。
当枪口指向他的时候,他看向远方那光芒闪耀的高粱,张嘴大声唱道:“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喽,东洋鬼子来喽,国破喽,家也亡喽.”
余大牙出生在东北的高粱地,他犯了很大的错,就是死了也不值得同情,不过在临死之前,倒也表现出了几分男子气概。
整个剧情连贯着读,并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觉得非常顺畅,每个人所作的决定和选择,都满足每个人物性格。
“这些人真是没茬找茬。”王扶毫不客气的说,“余占鳌队伍里,连聋带哑连瘸带拐,这些人是土匪吗?难道不是正规的抗日军人,一帮无名之辈就不值得去歌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