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340章 “江司令!”(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40章 “江司令!”(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江弦一路进场,途中免不了要打招呼,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编辑和作家里头他熟人太多。

  当年在文讲所的那些同学来了大半,蒋子龙、孔捷生、蒋子龙、叶辛、瞿小伟、王安忆

  遗憾的是贾大山没来。

  江弦很理解,贾大山厌烦这种场面。

  陈世旭也没来。

  听人讲他现在基本放弃了写作。

  江弦也记得,上次收到陈世旭的来信他还说过,“比起作家,现在更想当好一个父亲。”

  他也不确定,是不是《铜钱街》这篇给了陈世旭精神上的改变。

  全国各地的编辑江弦也认识太多。

  有章德宁、刘恒这俩小编辑,还有李小林、王濛这样的刊物负责人。

  “江弦同志真是好人缘啊。”姚雪垠和王扶感慨一句。

  “您可能不知道。”

  王扶笑着说,“有人给江弦同志起了个雅号,叫三多先生,这其中一多,就是说他朋友很多。”

  大会很快开始,按照惯例依旧是巴金这位作协主席以及评选委员会主席先讲话。

  巴金操着浓浓的巴蜀口音,先是缅怀了茅公,他说的情真意切,在场不少作家都红了眼眶。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茅公的指引或保护,将其视作自己文学创作道路的巨人。

  然后就到了颁奖时间,获奖的作家们站上主席台,一字排开。

  江弦和姚雪垠已经熟悉,两人互相点头致意,站在一起。

  另外的四名获奖作家,周克芹、魏巍、莫应丰、李国文在两人周围依次排开。

  六人当中,姚雪垠是年过七旬的文坛前辈,魏巍也六十多。

  剩下周、莫、李年纪也在四五十岁,至少都是不惑之年。

  唯独江弦一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小伙,站在他们中间,分外扎眼。

  “才这么年轻就拿奖,以后我们这些老作家,见了他江弦该怎么称呼?总不能叫他老师。”

  “这还不好办?象棋界有个胡荣华,年纪轻轻象棋下的就好,老棋手都喊他胡司令,咱们文坛还不能效仿效仿?就喊他江弦叫江司令嘛!”

  “江司令?哎?这个主意好!”

  台下的老作家们嚷嚷中间,就给江弦又起个新外号。

  主席台上坐着的评委们也在低声交谈。

  “老同志焕发光彩,中年作家充当中流砥柱,年轻人迎头赶上,咱们文学界的发展真是蒸蒸日上啊!”

  “是啊,多好的局面啊,咱们文学没有断档,不仅有老同志在前面砥砺前行,也有年轻的有生力量接过文学旗帜。”

  韦君宜和孔罗荪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光未然听着两人的话,微微颔首。

  记得茅公在世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强调长篇的重要性,作家一定要写一部沉甸甸的长篇。

  但光未然不得不承认,国内的长篇尚处于复苏时期,整体还处于一个比较萧条的状态。

  毕竟嗡嗡嗡才过去六年时间,六年的时间对于孕育一部长篇远远不够。

  一部称得上“史诗”级别的长篇,在大部分作家那里,至少要十年起步,熬干他们的骨血,才能够掏出一篇。

  所以这次茅奖的几篇获奖作品,多多少少还是都有一些问题存在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有情节为主题服务的嫌疑,刻意的悲剧。

  《东方》文笔和叙事都有欠缺,读起来难免觉得是魏巍那篇通讯稿《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加长版。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架空历史。

  想到这里,光未然就有些替江弦感到遗憾,在他看来,江弦的很多篇都有获得这一届茅奖的机会。

  就说《米》这篇,论意识流写法,明显要比同样大量采用意识流、蒙太奇手法的《冬天里的春天》优秀的多。

  更何况在当今文学界,《米》是公认的“东方意识流”发轫之作。

  可惜因为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米》甚至没有成功入围。

  光未然不免有些困惑。

  我们的茅盾文学奖,究竟是选最优秀的出来,还是“圈地自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