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一百九十三章 实验有发现,基地就要废弃?!(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九十三章 实验有发现,基地就要废弃?!(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编辑部的人想一下,发现确实如此,“那怎么办?”

  霍夫曼直接道,“直接他,只要把论文发过来,我们就会贴到官方网站上发电子版!”

  “不跟着新一期吗?我们可是《数学年刊》。”

  “《数学年刊》,又怎么样?”

  霍夫曼都感到有些好笑,“你们觉得《数学年刊》是最顶级的学术杂志,投稿人都需要按部就班跟着新一期发表论文吗?”

  “正常来说确实是这样,但现在是特殊情况,那可是S方程的论证。”

  “如果论证是正确的,以后所有人都会说,S次方程问题的论文发在了其他学术期刊,千禧年数学猜想就只有七个,第一个直接贴到了网络上,我们当然要争取第二个,不管用什么手段,打破了规则也在所不惜!”

  “《数学年刊》,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定要记住,我们就只是学术期刊,是论文发表的平台而已。”

  “如果顶尖的论文都发在了其他平台,《数学年刊》就会成为垃圾,不会再有人关注了,那么我们的骄傲还有什么意义?那会变得很可笑……”

  霍夫曼的几句话,让编辑部的人感觉振聋发聩。

  《数学年刊》再有权重、影响力再大,也只是论文发表的平台而已。

  最优秀的论文没有发表在《数学年刊》,并不是论证的荣誉,而是《数学年刊》的荣誉,他们必须竭尽所能的争取优秀的论文。

  S方程论证,就是这样的论文。

  他们必须竭尽所能争取,而不是因为发表时间的限制、规则的限制而放弃。

  ……

  爱德华-霍夫曼的判断是对的。

  张硕确实打算选择最快发表的平台,他询问了三家学术期刊,分别是《数学新进展》、《数学学报》以及《数学年刊》。

  实际上,他甚至打算直接贴到网络上,因为有着很高的个人影响力,即便只贴到网络上,也会有很多学者能看到论文,带来的关注并不比发表顶尖期刊上差。

  所以贴到网络上和发表在杂志上,对张硕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考虑的是罗勇军和李伟华。

  罗勇军和李伟华,可没有达到无视顶尖期刊的程度,能有一篇发表在数学四大刊的论文,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才会决定发在数学四大刊上。

  张硕收到回复以后,已经打算投稿给《数学新进展》,然后他就收到了《数学年刊》编辑部发来的信息。

  “我们可以在接收到论文后,第一时间发布电子版论文到网站上。”

  “如果论文是正确的,也会跟着下一期内容一起发表。”

  《数学年刊》编辑部的意思就是,接收到论文后第一时间发布电子版。

  在三个月的间歇期内,肯定会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关注,论文是否正确也会有个定论,论文没有问题,就会跟着下一期内容再发布第二次,也等于是正式发布。

  张硕思考一下,觉得方案很不错,因为论文可以第一时间发表出来。

  最终,他决定投稿给《数学年刊》。

  在投稿之前,还是要对论文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直接贴出电子版还是要谨慎一些。

  论文内容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字里行间可能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包括一些符号可能会写错,又或者是出现解释性的错误。

  张硕很耐心的进行了检查,然后就投稿给了《数学年刊》。

  与此同时,罗勇军、李伟华都已经去东港数学中心参加研讨会了。

  苏东大学总共去了四个人,其他两人分别是苏炳康和叶树元。

  苏东和东港的距离很近,早上乘车过去也来得及,但他们还是选择提前一天去,因为早上去会很疲惫,也能表示了对于研讨会的重视。

  这次东港数学中心召开的偏微分方程研讨会,规模并不大,但影响力却很大。

  会议邀请了四个数学院士,六个杰青及以上学者,其他也都是各机构的研究员、博导教授,参会人员总计超过50人。

  研讨会,可以说汇聚了国内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顶尖学者。

  第二天上午,研讨会的开幕式在东港数学中心一楼会议室进行。

  研讨会并没有什么盛大的开幕式,就只是主办会议的东港数学中心,对会议讨论内容以及流程进行说明。

  蒋维之代表东港数学中心上台,说明了会议的几个主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