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58章 借壳收割英资公司(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58章 借壳收割英资公司(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和记洋行,你们觉得怎么样?”杨文东问道。

  这最合适的对象,自然就是原先历史上成功的案例对象;

  未来香港的四大洋行,其中怡和、太古、会德丰是传统巨头,早在百年前就在香港经营,经过百年几代人,成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王者;但和记或者说和黄是不一样的,早60年代初和记还只是一个中型企业,就是靠着现任大班祁德尊,通过十几年努力,将企业发展到巨头级别。

  也就是说,哪怕不管黄埔集团,光是现在投资和记,也是划算的,祁德尊也是少有的聪明人,他在1967年地产危机的时候,大规模买地、并购,然后成就了未来的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

  “和记洋行?他们是做贸易的。”方先觉提醒说道:“让和记去收购黄埔,是不是有点不太匹配?”

  杨文东则说道:“黄埔的主业是港口,也就怡和与太古算是同行了,我们不可能对怡和太古打什么主意,所以找其他任何英资公司,都是不匹配的。

  再说香港的英资,除了少数,其他大部分都是做贸易为主的生意的,选择哪一家都差不多,而我看重的,反而是这家公司大班的能力。”

  对于香港历史上英资巨头,他熟悉不少,但哪些大班比较厉害,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些大班本身起点就高,且除了汇丰,其他英资公司也都是在香港这个鱼塘里打滚。

  而祁德尊算是半个例外了,至少和记集团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以小变大,虽然最后误判了73年地产危机,从而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能力也是应该有的。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这位必然就是最合适的了。

  方先觉说道:“就我所知道的,和记洋行在年中被万国企业完全并购,然后改成和记国际,其中祁德尊本人持有差不多30%的股票,其他也是跟黄埔集团一样,有多名英资股东。

  我们想要入股的话,只是在股市上收购,是够不到一定份额的。”

  “这一点我也赞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样,先去查一下整个和记国际的资料,然后我准备约祁德尊出来一次,跟他聊聊,看看能不能合作了。”

  方先觉听完后答应说道:“好的,杨生。”

  “那先这样。”杨文东又道:“老郑,你这边先不用管这件事,就算成功也不可能这么快获得黄埔的。”

  “好的。”郑志杰点头说道:“我这边会安心跟着新加坡以及霍生,一起研究码头的事情。”

  “对,就算哪一天我们成功收购了黄埔,未来在香港建货柜码头,也需要有我们自己的人,跟黄埔旧势力对抗。”杨文东接着说道:“要不然,我们也没能力接受他们的经营权。”

  收购一家技术含量很高的公司,绝对不是成功后就安枕无忧了,原先历史上的李嘉成,收购和黄后,即使多次被和黄高层顶撞,也只能装着不在意、很大方的表示会尊重和黄的独立性.,直到4年后,分化和黄管理层外加多年的学习,才算正式接手和黄。

  “明白。”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道:“老方,你这边尽快查清楚和记国际以及祁德尊或者其董事会成员的资料,确定好了,我们才能走下一步。”

  原先历史上,祁德尊的能力固然强,但受限于本身资本的原因,所以未来数年,大规模通过发行股票收购各种企业、地产,虽然成功将和记集团经营成了四大洋行之一,但却也负债累累,且自己本身的股权也降到了微不足道。

  不过这一点却不是什么大问题,英资乃至欧美本土,很多家族对于自己的企业并不会玩大控股,而是持有少数股份,扩大公司规模.,

  这样第一个好处是企业规模大了,本人或者家族影响力更大,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合法的合作,让自己的私人控股企业与该公司合作,从而谋取更大的利润。

  正常情况下这种没什么问题,可一旦碰到经济危机或者经营出了大问题,那就有巨大的丢失控制权风险只是这样做的收益太大了,很多人还是会这么干。

  贪心,是任何资本家都避免不了的,在香港的英资,本身也对未来有了担忧心理,就更会使用这种方式,套现财富走人了。

  而这,也给了未来华资大规模收购英资的可能性埋下伏笔,要不然,即使内地强硬支持华资,但也只能在“公平”的基础上,一旦英资公司在结构上没有问题,那华资也奈何不了它们,如同太古,掌握的财富也是非常优质的,可却从来没有被攻击,因为人家家族牢牢掌握了控股权,谁也无可奈何,顶多搞个航空公司与国泰竞争。

  “是,我立刻就去调查。”方先觉也答应道。

  一周后,方先觉再一次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并递上了一些资料:“杨生,这些就是祁德尊以及和记国际的详细资料。”

  “我看看。”杨文东也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接过来看了起来。

  方先觉则是在旁边简单描述道:“杨生,祁德尊早年在香港是一名炮兵,后来日本人来了,他成了阶下囚,在监狱里待了一年多也没有投降,42年的时候成功逃狱,去了粤东省成为了一名抗日武装的炮兵指挥员,后来还去了印度、缅甸,都是跟日本打仗的,最高职位上校,还获得了不少英国及盟军勋章。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