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史之心,口灿舌莲(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史之心,口灿舌莲(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丹阳郡,泾县,此地位于丹阳郡治宛陵西南方向,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南边山区的交界地。

  县城立于群山之中的一处盆地,四面环山,唯有东西两处大路与外界联通,是真正的易守难攻之地。

  而在泾县之南,却有群山,因形似牛骨,故名牛骨岭。

  岭下又有一村,名为巧峰村,于此地连通上山,则有一处山寨,山寨之中,又有不少兵士守卫。

  而在寨内主屋之中,有一个魁梧大汉正坐于主位之上,听着麾下人的汇报。

  此人,正是刘备心心念念的太史慈。

  只见其长髯及胸,颇似关羽,形貌威武,不过身材却不似关羽那般庞大,少了不少威慑力。

  此时听罢了手下人的汇报,太史慈不由抚须道:

  “似如这般说来,现在孙策已经率军攻至无锡,即日便可兵临吴县?”

  那人闻此,便点头道:

  “正是如此,此次江东大乱,孙策便抽调了徐琨麾下兵马。”

  “现在已至将至吴县,宛陵空虚,只有三千兵马,已无援军!”

  “将军,咱们是不是趁势出击,一举夺取宛陵?”

  “现在咱们要是再不动作,恐孙策回军之后,便再无良机矣!”

  他如此说着,面上神态自是越发急切。

  只待太史慈决定,他就准备前去传令了。

  而听着此人之言,太史慈却是抚须沉吟看着地图,并未回话。

  实则正当秦瑱这边在谋划太史慈之时,太史慈却也在谋划偷袭孙策手上宛陵。

  事情之所以会如此,自然也是秦瑱的蝴蝶效应导致。

  有时候蝴蝶效应的恐怖就在这里,往往一个地方变化,就会导致全局变化。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之中,改变一个点,就会导致形势剧变。

  本来在这个时期的太史慈,是不准备夺取宛陵的。

  因为他麾下的兵马,满打满算也就四五千人,压根不是孙策的对手。

  可随着秦瑱给陈瑀加了一个陈登,使得五家伐袁之时形成,局势就彻底改变了。

  周瑜的提前抵达,导致孙策于淮南兵败。

  陈登的上手操作,使得江东产生了一场历史上原来没有的混乱。

  眼见混乱如此,太史慈自然也就升起了原本历程中所没有的心思——夺取宛陵,全据丹阳!

  不过他兵力终究太少,因而还在犹豫不决。

  思虑之间,太史慈不由看向眼前之人道:

  “不知刘玄德在淮南可有异动?”

  对于刘备,太史慈的感情可谓颇为复杂。

  一方面是因为二人是旧识,其中有一些恩义交杂。

  另一方面,现在他独立领军在此,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为了义气可以不顾一切,孤身闯入敌军的汉子。

  几千个士兵性命握于手中,他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没有顾忌。

  而面对太史慈的问话,那人却摇了摇头道:

  “未曾闻之,不过如今淮南大旱,想来刘备便取了淮南,也无动兵之力才是!”

  “将军,若欲行事,须尽早决断!”

  “现在我军粮食已快见底,若再不夺取县城,我军恐再无粮可用!”

  “便是不取宛陵,也当先取泾县,不然我等属实难以熬到明年。”

  听得此话,太史慈的眉头自是微微一皱,抓着胡须的手也紧了紧!

  钱粮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他所处的情况,和之前刘备的情况差不多。

  兵马不多,输不起!

  可不打又不行,没有了粮草,他这几千人马恐怕都要耗死在这山中。

  想到此处,他声音一沉,便道:

  “罢了,传令下去,准备动军!”

  “三日之后,随我下山攻取泾县,奇袭宛陵!”

  太史慈这一声令下,那人自是急忙朝着屋外行出。

  可他刚一出门,便见一个半大小子一脸欣喜的朝着屋内行来,边走边道:

  “父亲,孩儿有喜来报!”

  这小子,便是太史慈之子,太史享,演义被写成了太史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