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04章 晋王:太子谋反,岂不是我也能夺嫡?(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04章 晋王:太子谋反,岂不是我也能夺嫡?(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美色对于李承乾来说不值一提。

  然适当的享受,这叫劳逸结合。

  如果还能附带更多的利益合作,那就是双赢的局面。

  次日,李承乾继续率领大军出发。

  没有因为睡了冯徽音就跟长乐冯氏有所牵扯的意思。

  长乐冯氏举族上下则是皆大欢喜。

  太子临幸,如果冯徽音能够怀上太子的子嗣,生出来的,就是皇子。

  就算是庶出怎么了,等太子当了皇帝,照样会封王。

  长乐冯氏,必然可以因此再度崛起。

  赵郡李氏的威胁也将荡然无存。

  七月二十五日。

  长安朱雀大街,水泥地面竣工。

  犹如石砖一样的水泥地面,顿时引来大唐百姓的惊叹。

  这般干净整洁的地面,尤其是长度十里,宽度150米的情况下,给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

  在如今这个时代,这样的地面,是无与伦比,独一份的。

  竣工那天,李世民还特地出宫,在龙辇上感受了一番。

  于是当即下令,对长安所有城墙,进行水泥改造。

  从现在的目光看,长安城就跟泥巴造的一样,夯土的本色跟黄土差不多,长安城更像个泥巴城。

  可若全部都铺设上水泥,那就变成石头城了。

  不仅是城墙,地面,李世民打算把所有的坊高墙,全部都刷上水泥。

  届时,万国使臣,商人,都将被长安所震撼。

  这是真正的文明之地。

  之所以这么大气,也是在李世民了解到水泥的造价。

  夯土的制作,是非常复杂且耗时的。

  要分层,熟土,压实。

  尤其是在压实这块,很是耗费人力。

  哪像水泥地面,搅拌好后,直接倾倒,养护几天就能行。

  长安的夏天灰尘扑扑,这就是因为所有的高墙都是夯土。

  李世民思索一番后,还是决定多开几家工厂。

  这部分的支出,暂时由自己的内库支出。

  国库现在因为东征高丽的关系,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七十万人的调动,对于国库的支出也是非常之大,数年的储备消耗一空。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文官,都不建议攻打高丽的原因所在。

  一旦有什么天灾出现,国库拿不出粮食,对于百姓就是很大的负担。

  况且,哪怕是现在,对于今年的收成也有很大影响。

  四十多万民夫,都是劳力。

  如果不参与徭役的话,他们应该是在家收割麦子。

  百姓家里主要劳力走了,就只能分担在女人,老人,孩子身上。

  且如果被征调的民夫死亡,在抚恤金这块,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保障的。

  可能会给予民夫家属一定量的钱财、粮食或布匹等作为补偿。不过这种补偿的数额通常并不多,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慰藉。

  更多的是对死亡民夫的家庭减免一定时期的赋税和徭役。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民夫家庭因劳动力丧失而面临的经济负担,使其家庭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相对轻松地维持生计。

  实际上每次战争背后,都充斥着大量家庭的支离破碎。

  战争,哪有不死人的。

  崇仁坊,长孙府。

  厅堂中,长孙无忌面色阴晴不定。

  今日在皇城官署,尚书省公廨的时候。

  他从黄门侍郎许敬宗那边,得到了消息。

  陛下确实是在安排张阿难正在进行秘密调查。

  至于调查什么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许敬宗早年投奔瓦岗军,为李密记室,与魏征一起掌管文书。

  在文坛中有着很响亮的名声,前为秦府学士。

  今年初完成《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受封为高阳县男,代检校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这个官职,就是随侍圣人。

  负责传达皇帝的诏令,回答皇帝的咨询,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过程,与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协同处理政务。

  相当于后世私人秘书差不多的概念。

  因此张阿难的一些动向,便能轻易得知。

  历史上,长孙无忌遭人陷害,被流放到黔州,这个陷害的人,就是许敬宗。

  后来也是受许敬宗党羽逼迫,长孙无忌在黔州自缢而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