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33章 亚圣孟子(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33章 亚圣孟子(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儒家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最终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无不感慨万千,尤其是历代的儒家学子。

  不管历朝历代的古人如何心情复杂,苏晨没有耽误大家的时间,继续接下来的直播。

  “作为中国古代十圣之首的孔夫子,主播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还没等苏晨继续,不少人注意到一个问题。

  王阳明:主播,十圣是什么,有老夫吗?

  “十圣是指十位杰出的圣人,这十人在历史上某一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被我们后人尊称为圣人。”

  十圣是中国历史上各个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后世将这些人物尊称为圣人是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

  他们在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多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贡献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比孔子晚了一百多年。”

  “在孟子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是古代思想和文化高度繁荣的一段时期。”

  “那个时期人才辈出,百家争鸣,儒家、法家、道家、名家等各家思想层出不穷,都有各自的思想和主张。”

  “孟子本名孟轲,是战国时期邹国人,祖先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

  “孟孙氏衰落后,一部分人迁到了邹国,孟子就在那里出生的。”

  “而到了孟子这代,他们家族也没有什么贵族光环了。”

  “所以,孟子其实和孔子差不多,也是一個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人。”

  “孟轲在成为孟子之前,其实也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好在有一个言传身教的母亲。”

  “孟母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看出,孟母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当然,孟母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在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

  “孟母一边织布,一边询问学习情况。”

  “孟子敷衍的回答令孟母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被吓到了,连忙询问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斥责孟子荒废学业,如同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怠慢学习。”

  “在母亲的影响下,孟子果然学有所成。”

  “接着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的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而孟子受业于子思门下,算起来是孔子的第五代传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提出了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的治国理念,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

  “和孔子一样,孟子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

  “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主要都是游说各国诸侯。”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孟子:我的一生都以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为己任,终于是做到了,没有让儒学在我手上没落。

  孔孟,他能与孔子并列,此生无憾了。

  他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对孔子的崇拜是无以复加的。

  自有百姓以来,未有盛于孔子的,从有人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像孔子这样的圣人。

  他平生最大的志愿,就是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

  在他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孔门弟子也没有活着的人了。

  他为没有能成为孔子的门徒而遗憾,他只是私下得益于孔子的传人而已。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虽然不是孔子亲收的弟子,但也算是孔子的再传弟子了。

  儒家发展到他的时代,已经有些没落了。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是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学派。

  世道衰微,邪说横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杨朱主张个人第一,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这是目无君上。

  墨子主张兼爱,天下同仁,不分亲疏,这是目无父母。

  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无父无君,和禽兽没什么两样。

  杨墨之道一日不灭,孔子之道就不能兴盛。

  他作为继承孔子思想的门徒,责无旁贷的要出来捍卫圣人之道。

  反对杨墨,驳斥谬论,端正人心,继承孔子的事业。

  在他看来,只要能以言论反对杨墨的,就是孔子的门徒。

  他不仅毕生都以孔子为人生榜样,就连生活经历与孔子也非常相似。

  比如他们两人都长期开门授徒,宣扬儒家学说。

  君子有三乐,其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种教育人才的快乐,就是拿天子之位都不换。

  在从政方面,他也和孔子一样。

  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施行仁政,恢复王道。

  因此,从四十岁起,他也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路。

  “孟子赶上了好时代,当时诸子百家争鸣。”

  “儒、墨、道、名、法、农等各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

  “他们往来于各诸侯国间,名气大、待遇高。”

  “还常常受到国君的接见,有的还能得个高官做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孟子开始了他的政治理想推销之路。”

  “他去过齐国、魏国、宋国等很多国家,历时二十多年,见过很多国君。”

  “孟子晚年时来到魏国,向魏惠王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

  “魏惠王年轻的时候,干得还不错。”

  “魏国在魏惠王的领导下,曾经打败过韩、赵、宋三国,迫使三国来朝拜。”

  “魏惠王还是各路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率领诸侯朝见过周天子。”

  “不过,到了晚年,魏惠王就每况愈下了。”

  “魏国东败于齐国,太子都牺牲了。”

  “西边又割让给了秦国七百里土地,为了避风头,不得不把都城迁到了离秦国远一些的大梁。”

  “南边又被楚国抢去了八个城池,这实在是奇耻大辱。”

  “所以,孟子来魏国时,魏惠王询问孟子有没有什么富国强兵的好办法。”

  “孟子很不高兴,直言不讳的指责魏惠王何必说利呢?”

  “并且明确指出,上上下下都相互争着要牟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牟利确实是一些祸乱的开始,孟子给出的药方只有仁义罢了。”

  “当然,孟子并不是不要功利,而是反对一开始就谈利益。”

  “魏惠王听了孟子所说的,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已经很讲仁义了。”

  “比如,河内遭了饥荒,他就把一部分百姓迁到了河东,还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饥荒的时候,也是按同样的法子办的。”

  “其他的国君,可都没有像他这么为老百姓着想的。”

  “但是,他们的百姓并没有减少,他魏国的百姓也没有增加,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