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39章 药圣李时珍(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39章 药圣李时珍(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

  “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在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李时珍开始博览群书,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

  “李时珍早就有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

  “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

  “为了找到真正的蕲蛇,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

  “人家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

  “在治疗上对诸病有特效,因此非常贵重。”

  “州官逼着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

  “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龙峰山有个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是蕲蛇喜欢吃的东西。”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李时珍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的全过程。”

  “《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说得简明准确。”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

  “而是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药物。”

  “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

  “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

  “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

  “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

  “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

  “并在樵夫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

  “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陶弘景是说对了。”

  “不过从观察中,李时珍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

  “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

  “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也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李时珍于明神宗万历六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

  “以后又经过10年做了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

  “万历二十五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南京正式刊行。”

  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金陵出版,我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但可惜生前没能看到这部巨著的出版。

  他及其家人和弟子历经27年的艰辛,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编成之后,一個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把这本具有实用价值的医书刊印出来,让它流传于世。

  《本草纲目》共有190万字,1100多幅插图。

  而书籍出版都要用木刻来印书,刊印这样一部巨著,无疑要花费很多钱。

  他作为一个乡村医师,自然没有力量刊印这本书,而了解这部书价值的朋友们也没有力量帮助他。

  他也想找官府帮忙,可官府根本不会关心一个医者印书的事。

  他到处派人打听刊印《本草纲目》的事,但都不能解决问题。

  而南京是全国的出版中心,书商多,经营规模大。

  印刷业相当发达,刻工技术较高,常常出版各种书籍。

  于是乎,他抱着希望来到南京。

  他到南京后,许多书商一见这本书,开始非常想出版。

  但《本草纲目》里面有些骂方士和痛斥前人的内容,书商都不大敢出版。

  终于通过多方努力,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本草纲目》才正式开始刻印。

  承担刻印的是南京一带一个著名的藏书家,他兼管刻书、售书的业务。

  在读了《本草纲目》的稿本之后,认为的确是一本好书,应该流传,所以愿意出钱刻印。

  只是可惜,如今的他病倒了,恐怕时日无多。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本草纲目》的刻印刊行工作。

  他深知《本草纲目》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早日问世,并使它广泛流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巨著。

  现在得知心中的夙愿最终可以实现,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李时珍借用朱熹的《通鉴纲目》之名,定书名为《本草纲目》。”

  “嘉靖三十一年着手编写,至万历六年三易其稿完成,前后历时27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