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xs刘宽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标的问题。
他道,“据我所知,大明如今水稻产量一亩约莫有三四百斤吧?”
听这话,朱标不禁露出奇怪神色。
并非他不知道大明水稻亩产多少——朱元璋为培养朱标成为合格的皇位继承人,并未溺爱,反而经常让朱标深入民间,体会百姓疾苦。
也曾让朱标随他一起种田。
所以朱标是知道水稻亩产多少的。
正因为知道,朱标才对刘宽的话感到奇怪。
随即道:“刘公子怕是记错了,我大明水稻如今亩产不过一石多,两百来斤而已,即便是最上等良田,亩产也难达到三四百斤。”
刘宽愣了下,然后恍然道:“那三四百斤应该是大明中晚期江南水稻的亩产了。”
听了这话,朱元璋颇为高兴地道:“如此说来,这水稻亩产在我大明治下提升了近两倍?”
刘宽点头道,“应该是这样——一则在此期间,百姓耕种技术有所提高;二则是稳定的农耕环境下,粮种一代代精选,亩产自然有所提高。”
“不过跟杂交水稻相比,三四百斤的亩产就不值一提了。”
三四百斤亩产还不值一提?
听此,朱元璋脸上微笑变成了惊讶、怀疑。
刘宽接着道:“在我穿越前,曾看过一则新闻,嗯,类似朝廷的公告、邸报。说在四川凉山州随即抽取的三块稻田,单季亩产已达到了两千五百斤。”
“而杂交水稻亩产即便放在全国范围内,其单季亩产平均值也接近千斤。”
亩产两千五百斤?!
全国平均亩产也近千斤?!
大善殿内,朱元璋、朱标、马皇后乃至周围侍奉的宫女、宦官,一时都听呆了。
若非之前刘宽曾明言他来自后世,朱标等人怕是坏真的以为他来之天上。
因为在他们想来,水稻亩产上千斤,乃至两千多斤,根本不是凡间能有之事,只有天上仙稻才有这般产量。
朱元璋最先回过神来,不由质疑道:“刘公子确定没有记错?水稻亩产如何能达到一两千斤?!”
刘宽一笑道,“以大明如今那些不识文字、不懂科学、全凭经验耕种的农夫,自然是种不出亩产上千斤的水稻。”
“但在后世,科学发展、科技发达,有类似如今大儒身份的贤人,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样的贤人在后世不止一个,其中一位在我穿越时的几十年前,埋首农田十数年,终于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
“随后他又深入研究,不断改良粮种,才有亩产上千斤的成就。甚至于,他还研究出了能在盐碱地、在海水中生长的稻种。”
“我们后世中国人口超十万万,即便那时有红薯、玉米、土豆等作物,依旧有不少百姓吃不饱饭,饥荒也时有发生。”
“但在杂交水稻诞生后,以及其他农作物也接着因科学研究而提高产量,中国的粮食问题遂得到解决,百姓再无饥荒之忧。”
“甚至还能将多出的粮食返销往海外,解决一些落后国家的饥荒问题。”
朱元璋、朱标等又双叒一次震惊了。
大儒去研究如何种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