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鲁国春秋> 第124章 周昭王南征崩俎(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24章 周昭王南征崩俎(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于是,楚国就断了这个贡。

  断了这个贡,周天子虽然很恼火,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周天子现在的实力弱爆了。如果放在想当年的周昭王年代,那便是抡起大棒就把楚国砸成个稀巴烂了。

  这里,管仲特意讲到了周昭王。

  管仲把周昭王死于汉水这个事,搬出来作为以齐国为首的八国联军征伐楚国的一个重要借口,其用意是欺负楚国人应该对历史不是很了解,故来一招浑水摸鱼,大忽悠。

  既然是口水战,那将对手打得哑口无言就行。

  但管仲没想到,屈完什么都懂,这一招显然是失败了。

  周昭王其实是一位还算勤勉的周天子,他是周武王的曾孙,也即大周王朝的第四代君王,那个时代,史料也称之为西周时代。

  任何一个朝代,一般情况下前几代基本都是明君,周昭王当然也是。

  楚国是在周成王时代建的国,楚国地处江汉平原,可谓四战之地,周围都是少数民族部落。

  所以楚国自建国起便踏上了不断与周边部落打架的历史,楚国出就在一次次的扁和被扁中崛起。

  在商周时代,铜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制作武器的主要原料,所以当时也被称为青铜时代。

  围绕着铜这个重要战略资源爆发的战争,也被称为青铜战争。

  青铜这样的好东西,当然必须是由国家来垄断的,即由天子掌控。

  江汉平原则是盛产这种铜的,那时的江汉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中东地产,一个产铜,一个产油。

  于是,这里成了热土,谁都盯上了这块土地。

  当时,眼里盯着这块地方的,有包括楚国在内的当地部落和诸侯,也包括周天子。

  周天子分封了汉阳众多姬姓诸侯国,如曾国、郧国、息国等,其用意之一就是加以占有和保护铜矿,确保铜路顺畅,使铜料能够源源不断运到王室的手工业基地。

  但当地许多部落与其他异姓诸侯掌握了炼铜技术后,开始不断抢占铜矿资源,如虎方、荆楚和扬越等部落,本就在广阔的江汉平原南部产铜区,拥有有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但他们却被告知这是国家所有的,地方不得沾有!

  当时的铜,相当于现时的金,这些势力壮大起来的虎方、荆楚和扬越等部落怎么肯罢休?

  于是势必要和周朝分封诸侯国争夺铜料。

  在不断抢夺地盘与资源中,包括楚国在内的许多诸侯国便大打出手,一片混乱。

  于是周昭王便南征了,而且还搞了三次南征。

  王师所到之处,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和部落纷纷败亡,周昭王缴获了大量青铜。

  是的,那个时候的大周王朝太强大了。

  好吧,明的咱斗不过,那便来阴的。

  据说,周昭王第三次南征获胜后,当地有心怀恨意的一些部族,在被天子征用民夫,为王师打造舰船时做了手脚。

  于是一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船被王师征用了,有的据说是用胶水胶起来。由于船上运载了大量的青铜器,又恰逢发生极端天气,周昭王在汉江走船时居然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船沉了,周昭王、天子王师大批官兵以及随行大臣、诸侯军队都沉到了汉江。

  周昭王崩了。

  这便是“昭王南巡不返”之事。

  这事对大周王朝来讲是奇耻大辱,所以长期以来,王室讳莫如深,谁也不敢再提。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管仲哪会想到,屈完不但知道此事,从头道来,楚国哪里有半点责任?

  不但楚国没责任,屈完还反攻了一招:当年昭王驾崩后,正是楚国不顾危险入汉水打捞天子尸体!

  楚国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楚国大夫屈完,凭此荣登春秋智辩榜首!

  但是,联军阵营,有人还是不服,他要跳出来将屈完一军!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