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凿壁窥光> 第66章 论人类思想及宗教的演变(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6章 论人类思想及宗教的演变(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是田地,烂l

  是家、家园,陀o是导师、讲堂,因此那烂陀的意思是“农家讲堂”;蓝毗尼的蓝l

  是家、家园,毗p是老大、王,尼

  是好、卓越,因此蓝毗尼的意思是“卓越王的家园”。在佛教经文中,有很多能够用古越语翻译的词汇,如优婆塞(男信徒)、优婆夷(女信徒),在古越语中优yo是在、居家,婆po是父亲、男长辈,塞s是男性、男人,夷y是女性、女人,因此优婆塞是“父家男”,优婆夷是“父家女”,也许佛祖立说的时候,当地已经进入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分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表明自己的出身,即属于父系家庭还是母系家庭,也许佛祖只招收父系家庭出身的徒弟,可能母氏家庭出身的人的思想观念与佛的思想观念相差较远。

  玄奘并不是一个人将真经和真理带回中国,玄奘的学友暹罗(今泰国)王子圆测法师跟随玄奘回到了大唐白鹿原即今护国兴教寺,与玄奘一起翻译原版经文。为什么玄奘需要圆测法师做帮手,因为圆测法师是古泰族,他精通那烂陀语和蓝毗尼语,古泰语是那烂陀语和蓝毗尼语的直接母语。由此可见,当时以泰国为中心东南亚地区与南亚次大陆东北地区仍然是一个关系非常紧密的文化圈,也许佛祖和早期佛教信徒都是与中国人一样的黄种人。

  从这些文化残片中,我们仍然能够窥视当时社会状况和文化面貌,明白人类文明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真理。

  公元610年,40岁的阿拉伯圣人穆罕默德,在犹太教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历史和理想,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潜修冥想时,感悟了上帝召唤,并接受使命,创立伊斯兰教。

  公元612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公开向群众传教。随后,伊斯兰教在中东、地中海沿岸、中亚、中国新疆及西北、南亚次大陆、东南亚等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第二大世界性宗教。

  当然,宗教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全部内容,各人、各人群、各民族都是自己宗教观念,任何宗教的作用都是让人平安、快乐地度过一生,并获得来生的幸福。但只有今生可以期待,而来生如何无人可知,因此人类总是将干好当前事情摆在首位,不努力工作还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要露宿街头,还要曝尸荒野!因此,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关心来生的人总是寥寥无几。

  如果,古埃及社会不是一个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奢华浪费、贫富不均的社会,古埃及统治阶层不对人民强征暴敛,耗尽国力建造奢华的陵墓和神庙。古埃及不会长期处于战乱和灾难之中,希伯来人也不会脱离埃及,并苦心积虑地创立属于自己的宗教即犹太教。

  犹太教如果不反对埃及宗教,不创立自己的新故事、新教义、新教规,它无法凝聚本族人心,他们就无法开宗立教,无法用精神和教规去控制和管理他们的族群和信众。

  宗教思想的本质作用就是解决人类在过去、现在、未来的问题,即人从哪里来(即前世如何)?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即今生如何)?人的结局如何(即来生如何)?宗教之间差别取决于它们给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这三个问题答案决定宗教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研究宗教发展史的人都知道,犹太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有一脉形成关系,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它们对三大问题解释有所不同。

  由于宗教创立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现实问题,因此每一个宗教带有明确的价值观及功利思想,但佛教是一个例外,佛教在三大问题的解释上,非常客观和哲学化,没有任何迷信思维的痕迹。因此,佛教更像哲学经典及科学论著,更像是一条人生修行法则。由于佛教的这个特性,使得佛教刚进入中国马上获得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普遍接受和高度认同,使得佛教成为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一套论述社会学的专门学问,儒学没有刻意去系统地回答上述三大问题,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机构,以及约束信徒的清规戒律,因此,说儒学是儒教是非常错误的。自从黄帝废除宗教神权统治体系之后,中华文明就走上一条注重实际结果和现实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这个险象环生、高度竞争的世界里,亦措亦奋、越战越猛,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从一个高峰登上另一个高峰,成为全人类的希望和楷模。

  事实证明,只有虚怀若谷、心无恐惧、仁义豁达、战胜自私自利的人才能成为完人和强者,才能征服人生,成就光荣与梦想,获得安逸、自由和快乐。否则,信仰什么或者不信仰什么对人生毫无意义和帮助。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人类思想的总称,人类的思想产生在解决人类因生存、发展和梦想而产生一切问题,为人类寻求理想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给人类的思维及行为赋予更高的价值、意义和使命。为了解决问题,人类必须感知事物的真相、演变过程和结果,必须参悟事物的本质及演变机理及规律。

  人类感知万事万物就是知道外界事物的真相,人类要获得感知,只能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即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眼、耳、鼻、舌、身,即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个感觉是生理性的感觉,而意是人对事物的思维感觉,即意念、记忆,以及对意念和记忆进行思维过滤和抽象的思维成果。

  人类的生理感觉和思维感觉都是非常靠不住感知系统,因此人类必须通过思维参悟事物的真相、本质,以及事物变化的机制、原理和规律等。在人类认识事物的初期,在没有外界教导的情况下,人认识事物总是处于睁眼瞎即“视而不见,见而不知”的状态,要完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人类只能依靠内心的觉悟,觉悟是一个中华文化特有的名称、概念和思维方式,“觉”是指生理性感知及发现;“悟”是指在蒙昧、困惑和迷茫的思维状态中,思考出感知及发现事物的真相、本质,思考出事物变化的机制、原理和规律等,并思考出事物普遍原理及内在运行机制及规律。同时,思考人要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手段,以此达成人生目标和梦想。在没有外界帮助情况下,觉悟是人类揭示和认识事物真相、道理和规律的唯一有效途径和手段。

  因此,观察和感应事物、静心冥想,思维觉悟是人类获得真相、真知、真理的主要途径。当然人类获得知识和真理的另外一条途径是科学,科学认知方法是: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二步,建立排除人类主观因素干扰的科学感觉系统;第三步,建立科学的观察、测量、实验、测定等认知系统;第四步,应用基于数学、物理学、化学、制造学、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知识基础上的方法及手段,认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找事物的得真相、真知、真理,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科学认知与纯粹的人类认识的区别只是,科学认知用科学的感知代替了人类的生理感知,用科学的描述及评价手段代替了人为主观的假设、描述及评价。但是主观思考和科学认知对于发现事物的真相、真知、真理,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都一样重要。

  人类通过科学手段去认识事物的历史只有近500年,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事物、揭示真理,主要依靠意识、意念、思考、记忆、冥想、觉悟等思维活动和思想能力,因此,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发展科学,也要发展思想。

  目前世界的宗教分布情况是,佛教主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信仰;伊斯兰教是中亚、中东、非洲等国家的信仰;犹太教和基督教是欧洲国家及犹太种族的信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宗教格局呢?

  首先,从佛教谈起,佛教是纯粹论述灵魂修炼和灵魂归宿的宗教,提倡适度苦行即节食和禁欲,执行清规纪律如不杀生、不妄言、不盗窃、不储财等。在生产力低下时代里,食物短缺和人口增长是引发社会危机的两大问题,东亚和东南亚的社会最早经历这些社会问题,因此,该地区人民对佛教非常推崇和信仰。

  在佛教产生之前,拜火教已经在中东和中亚等地区深入人心,拜火教反对苦行,提倡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提倡生育,发展人口,因此佛教关于节食、禁欲、不杀生等戒律无法得到天天杀牛宰羊、三妻四妾的中东和中亚人的认同和接受。

  佛教传入中东和中亚等地区后,反而促使该地区人民转向信仰犹太教及其他宗教,这种信仰倾向导致基督教的产生。欧洲人信仰基督教的原始诉求是,第一,想成为上帝的选民,在末日审判时,能够得到灵魂救赎,升入天堂,获得永生和极乐;第二,想获得上帝赐予的封地,使自己建立民族国家神圣化、合法化。他们的这些诉求教会和教皇都帮他们实现了,这样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才在欧洲堂而皇之地出现,同时教堂和宗教审判所开始遍布这些国家的城市和乡村,宗教成为该地区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寄托。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后,欧洲人才逐步从黑暗的梦幻中醒来,逐步走向人文和科学。

  公元600年左右,阿拉伯人完全走向文明觉醒后,他们在中东宗教的基础上,发展了伊斯兰教,该提倡“在世修行”即将世俗生活与修行生活融为一体,反对苦行,提倡道德修行和清规戒律相结合,在教内推行人人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信徒间必须无帮无助等宗教人权和人道,因此该教推出马上得到中东和中亚等地区人民热烈响应和加入。随后伊斯兰教向东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渗透,伊斯兰教因此成为世界宗教的后起之秀,成为世界宗教的封顶之作。

  中国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伟大思想与佛教和拜火教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为什么中国的思想没有对中东、地中海和欧洲等地区产生深刻影响呢?原因很简单,儒家思想等都是在否定神的基础上创立的,中国思想基本作用是人生导师和社会导师,讲的是今生和当世的事情,而西方人不关心今生和当世,他们只关心如何进入天堂,只想知道天堂有多么美好。由于中国思想不能满足西方人的精神需求,因此中国思想不可能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其实,西方学者一直认为东方思想很肤浅、很低俗,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因为思想观念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无法进行思想交流,更不可能相互接纳。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都来源于末次冰河期东南亚大陆文明,人类大迁徙之后才逐步演变成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是,距今4300年至距今4100年小冰河期期间,华夏族推翻古蜀国统治,废除萨满教模式的帝制神权,让华夏国走向“尊重人权,轻视神权”的人文时代;同时废除辟制王权,使华夏国开始走向“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父系氏族社会,从而提高了华夏族生产力和战斗力。

  华夏族统治中国后,中国人民在人权和父权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伟大的东方文明。西方文明是建立犹太教和基督教思想的基础上,西方文明没有进行过神权及女权革命。直到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西方文明出现“文艺复兴”思想运动后,西方人才开始淡化神权,重视人权和王权,但是西方的宗教思想仍然是西方人核心思想,西方人仍然尊重女权。

  随后,西方文明阴差阳错地率先走向科学创新之路。从此,西方文明呈现出超越东方文明的发展势头。

  近代,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世界建立科学思想和知识系统后,东方文明再次崛起,东方文明迅速赶上西方文明,近期两大文明又保持同步发展。

  但是,由于西方文明存在人文短板、价值观残缺,因此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仍然存在冲突。人文思想的基础是尊重人类的整体利益,一切思想和行为的目的都是善良和仁义;而于人文思想相对的西方价值观则是,只尊重个人权利,除了宗教思想规定善恶,再无其他善恶标准,崇尚私利,为私利皆可不择手段,藐视人类整体的生存权,藐视人生价值,重视死后归属。

  今天东西文明正在进入一场大冲突之中,谁胜谁负很难料定。但是人类要获得真正的安逸、自由、快乐和幸福,只有依靠目前人类积累的人文和科学思想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必须尽快解放思想,冲破认知和思维上的障碍和迷雾,去发现和揭示更多更深层的真相、真知、真理,采取更科学和务实的行动,消除彼此隔阂和伤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类重归和平,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只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才能使人类越来越靠近人类梦想的终结目标——安逸、自由、快乐、幸福、永生。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