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寒门状元> 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虽然刘宇等人都归附刘瑾,但并非心悦诚服,依托刘瑾不过是为利益驱使,没有人愿意头顶一个阉党之名。就算刘宇这样靠刘瑾上位之人,获得地位后也开始对刘瑾生出二心,更别说是翰苑出身自顾身份的焦芳了。

  刘机道:“若公公的确对陛下做出过许诺,要亲往宣府……那若非出现什么变故,公公非去不可。”

  “变故?”

  刘瑾目光一凝,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孙聪似乎知道刘瑾的想法,如今最大的变故,其实就是生病,或者京城出现变乱,孙聪知道这些法子皆不可取,当即道:“公公还是如约成行好,若能一战得胜,能在军中奠定声望,到那时,公公在朝地位便无人可撼动!”

  刘瑾脸色漆黑:“得了战功固然好,若是败了,咱家岂不是会成大明罪人?若是换做其他时候,咱家倒不是很担心,问题在于如今姓沈的小子担任兵部尚书,他不去宣府,隐身背后使坏,若被他找到机会,坑了咱家,咱家到时候岂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孙聪道:“公公不应担心沈尚书,沈尚书身为兵部主官,无论如何都不敢做出有损大明军威之事,倒是王佥院才是公公需要提防之人,若他对公公不利,公公这一行怕是会有危险,或者他在军事才能上有所不及,公公也可能会承担连带责任。”

  刘瑾神情阴郁,摇着头道:“这也是咱家担心的地方,姓沈的小子不亲自去宣府,便是不想跟咱家在一条船上,摆明要摆咱家一道,而他派去之人,并不是有经验的宿将,而是举荐王守仁……这王守仁年轻气盛,根本没有带兵经验,咱家怎可轻信此人?”

  刘宇听到这话,终于找到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笑着说道:“公公,要不由下官为您举荐几人,充当公公的副手,必要时将王守仁的帅位给夺了?”

  “你真是猪脑子啊!”

  刘瑾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咱家去宣府,本就是为帮扶王守仁,王守仁身为主帅,咱家动他不得,带一群人在身边指手画脚有什么用?”

  孙聪提议:“公公不如去见王华王学士,跟王学士再熟络些,如此一来,王守仁这一行必然不敢为难公公,或许会以公公马首是瞻……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刘瑾思虑半晌,最后点头:“看来只能如此了。”

  见刘瑾态度终于缓和下来,在场几人总算松了口气。

  焦芳道:“不知公公在司礼监,可有安排人代陛下朱批?”

  说完刘瑾去宣府之事,焦芳等人最关心的莫过于朝中谁来代替刘瑾主持政务,这个人关乎到未来一段时间朝局发展,极为重要。

  刘宇和刘机都望向刘瑾,想知道刘瑾会做出如何安排。

  刘瑾道:“咱家不相信旁人,尤其是秉笔太监戴义,此人跟张苑走得很近,而张苑又是国舅和太后的人,咱家虽动他不得,但也不能将权力拱手相让。咱家离开京城后,名义上奏本由内阁和司礼监共同商拟,焦大学士,平时有奏本,你跟咱家妹夫合议后做出票拟便可!”

  焦芳原本以为刘瑾要对自己委以重任,等听到自己是跟孙聪商议奏本再做决定,心里非常难受。

  作为辅政大学士,焦芳自视甚高,就算他被世人归为阉党,但一直觉得问心无愧,而且在处置朝事上有很高的自信。

  平时刘瑾批阅奏本,多询问他的意见。

  张文冕和孙聪虽有智谋,但在票拟用词上,远没有到焦芳这么圆润自如的地步,所以即便孙聪和张文冕“批阅”过的奏本,也要送到焦芳手头润色,再由刘瑾代天子朱批,这流程几乎一成不变。

  刘瑾离开京城后,照理说批阅奏本之事,应交给焦芳,但刘瑾只相信“自己人”,所以宁可把权力交给名不见经传的孙聪,也不肯托付焦芳……却是刘瑾怕焦芳把票拟权交还谢迁,明显信任不足。

  焦芳心中不爽,孙聪有所察觉,走到焦芳面前,恭谨地道:“在下不过是晚生后进,今后还得仰仗焦阁老您多提点!”

  这话虽然让焦芳心里舒服一点,但还是对刘瑾有意见。

  刘宇问道:“阁老,那朝中用人和官员考核……”

  在其位谋其政,焦芳身为阁臣,关心的是票拟和朱批的归属权。而刘宇身为吏部尚书,则在意朝廷用人考核方面的事情。

  刘瑾当政这一年多来,已掌管朝廷用人以及官员考核大权。但凡地方上官员来京小考和大考,必然要被刘瑾剥一层皮,刘瑾靠这个掠夺的银钱不计其数,很多地方官甚至要借债来向刘瑾送礼。

  刘瑾不耐烦地道:“咱家离开京城,并非就此一去不回,你们的差事按照原本的规矩来办便可,咱家这里,自然有克明(孙聪字)坐镇,你们有什么事,尽管问他!”

  到此时,焦芳、刘宇和刘机才知道,原来刘瑾离开京城时所找代理人,不是他三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孙聪。

  ************

  ps:关于孙聪的字号,史籍上确实如此记载。原本笔者以为会有避讳,但实际上明朝许多官员字号都用了克明,如正统年间的监察御史邹亮,以及弘治朝的工部尚书曾鉴等,皆以克明为字。

  克明一词出自《诗·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朱熹集传:“克明,能察是非也。”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