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殿书斋。
房俊自渭北回返之后,前来此处向李承乾回禀。
李承乾正在处置政务,起身与房俊一同至窗边的地席上席地而坐,命人奉上香茶,听房俊将情况详细说明。
末了,李承乾赞道:“世人皆云武安郡公混账蠢笨,孰料偏偏是这样的人才深明大义,不为贼子利诱所触动,立场坚定,以国家为先。反倒是那些整日里口中微言大义的聪明人逐利而行,正邪不分,实在是令人失望。”
房俊道:“武安郡公手握大军,坐镇渭北,可为长安北边之屏障,待到殿下登基之后,大局已定,当召集各部联合西进,与叛军决战于潼关之下,正本朔源,廓清环宇,安抚天下。”
李承乾也道:“正该如此,孤也断不会苛待功臣,但凡能够立场坚定支持正朔者,必不吝赏赐。”
房俊扭头看看书斋门外,回过头与李承乾四目相对片刻,微微颔首。
李承乾心领神会,这太极宫里上上下下人员繁杂,背景不清,必然有各方的眼线耳目存在,有些事情一旦不能保密,势必传播出去,用不了两天便会摆放在晋王桉头。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弊必有利,真消息传播出去自然被动,但假消息传播出去,则可争取主动……
……
眼下太极宫内人员繁杂,礼部、宗正寺等等各衙门的官员出出入入,忙碌筹备,先帝入葬、新皇登基,连续两件大事都攸关国本,不能出现一丝半点差错,故而这些官员忙的焦头烂额。
反倒是房俊这个名义上的礼部尚书一推二五六,除去恳请孔颖达这等大儒起草新皇年号之外,一应事务全部甩手不管。
礼部官员也无怨言,虽然一旦出错这位尚书肯定不沾边,但只要不出错便是功劳,到时候新皇登基论功行赏,大家的位置说不得就能往上动一动,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故而房俊出宫之前去政事堂绕了一圈,诸多礼部官员见面都客客气气的以上官之礼相见,丝毫不因这位上官“毫无作为”而生出怨气,一个个执礼甚恭。
进去政事堂,迎面正好见到与刘自并肩走出来的张行成。
房俊微愣,率先打了招呼:“张尚书,多时未见,可还安好?”
天地良心,他当真是因为多日未曾见到这位故而问候一声,因不去兵部坐衙,所以张行成给李承乾的“请假条”原因是染病,这时候见面自然关心一下。
但张行成却一张脸黑如锅底,沉声道:“下官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多谢越国公关心。”
房俊啧啧嘴,瞥了一眼旁边的刘自,笑道:“你身边这位刘侍中印堂发黑、灾星高照,看上去便是一副厄运缠身的面相,不过人家命硬,再大的灾祸也未必克得住他,但他身边的人却未必那般幸运,说不得张尚书你便要遭池鱼之殃,慎之,慎之。”
一旁各部官员见到这三人唇枪舌剑,都赶紧见礼之后低着头绕路离开,万一打起来,免得溅身上血……
刘自怒火升腾,却也不敢发作,谁都知道房二这个棒槌说打就拽,才不管什么军国重地,更不会顾忌什么体面。
值得忍着气,瞪着眼睛道:“自去说你们的,与我何干?”
房俊眉毛一挑,对张行成道:“瞧见了吧?这位就是典型的白眼狼,任你对他如何言听计从,转头便咬你一口,也只有你傻乎乎的往上凑。”
张行成冷笑道:“如此低劣的挑拨离间,反倒显得越国公您眼界不高、心胸狭窄。”
刘自道:“此等恶劣之徒,何必与其浪费口舌?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便是。”
两人对房俊草草一礼,一脸嫌弃的联袂离开。
房俊往政事堂里走了一圈,本想寻李勣说点事,但见其已早早离开,只好出来向宫门走去。
如今山东、江南两地门阀支持晋王,分别募集私兵、捐赠粮秣辎重,大张旗鼓反对东宫,而作为山东世家在朝中代言人之一的张行成非但没有撤出,反而与刘自越走越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