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全音阶狂潮> 第八百六十七章 温顺(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百六十七章 温顺(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雅文小说81中文网
  

  在这大选临近的时候,乐评篇幅不算小了,估计有三四千个单词,基本上保持了这位著名乐评人的一贯风格,整体显得中立客观,几乎不用褒义词,贬义词也慎用,看起来像是第三者的客观描述再加上理性讲解。

  乐评用五分之一的篇幅对纽爱的新作音乐会作了历史性地介绍和概括,认同了这种形式对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虽然长久以来成效并不是十分显著。

  在另外五分之一的篇幅中,乐评对音乐会的上半场进行了评论,虽然是不掺杂个人喜好的客观评价,但是也看得出来作者对第一首和第二首作品的认同差别,大概是觉得第一首序曲是多元文化的混合,在艺术中心当然比较适宜。而第二首就属于很个人的理论展现实践,不被大多数人去深刻理解探究也属于正常。

  关于杨景行第一交响曲,乐评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来进行学术性地论述,虽然不涉及音乐术语,但是出现不少主观情感词汇,看起来像是乐评人也在突破自我,比如写到露骨的悲伤,优雅的情歌,恐怖的景象,庄严的救赎……

  乐评中还有诸如什么充满张力,温暖地渗入,圣洁的光……如果的形容看起来像是表扬,那么喜怒无常、尖锐刻薄、怜悯缺失、侵略性这样的描写,应该就是对作品的质疑了。

  乐评没有对交响曲归纳定性,没有说是好还是糟糕,唯一可以被当做总结的,就是说作品必然造成巨大冲击。

  更让杨景行自作多情了的是,乐评根本就没提作曲家一个好字,那些什么了不起、精彩、杰出、闪耀……一个词都没用,甚至在提起作曲家还是个钢琴家的时候,钢琴家前面都没加点褒义词。

  乐评也完全没有描写昨天晚上的现场怎么怎么样,掌声有多久,观众有多喜欢。

  不过另一份报纸上,昨天晚上被杨景行拒绝的女记者写的报道就是个大大安慰,虽然只有客观乐评的一半篇幅,但是对第一交响曲的主观吹捧却是前者的好几倍,还花了不少笔墨写现场怎么样怎么样,多么激动人心……也难怪她成不了著名乐评人。

  吃完早餐后,杨景行走后门出了酒店,大堂负责人亲自来送,还邀功似地说前面有多少记者在等着,其中还有和酒店关系很好的……

  杨景行去地铁站的路上接到耶罗米尔的电话,看来大指挥也还是挺在意乐评的,甚至觉得自己以往对这位乐评人是不是存在偏见,对方还是挺懂音乐的。

  八点半,杨景行就到长岛了,走到公寓楼下了给喻昕婷打电话:“我到了,你们准备好没?”

  喻昕婷哦了几声:“……我们还在上网,你要不要看?”

  杨景行不耐烦:“有什么好看的,快点下来。”

  几分钟后,三姐妹下楼来,不急着出发,喻昕婷说想去报亭看看:“……应该有的,以前每次都有的。”

  杨景行着急:“我看过了,没什么好看的,我们快去找吃的。”

  喻昕婷不听话了:“来得及,一小会,你看的什么报纸?”

  杨景行后悔:“早知道我带过来了……”

  抓紧时间,几个人走快点,孔晨荷给杨景行介绍一下美国的博客,昨天晚上她们回到住处就能搜索到音乐会的内容了:“……都最喜欢交响曲,特别特别喜欢,百分之百的支持率,差不多。”

  喻昕婷甩着手兴致好:“我截图了,给教授看。你知不知道格雷胡西尼?”

  杨景行气愤了,瞪眼:“什么鸟人?我为什么要知道他?你知道了不起?”

  喻昕婷有点嘟嘴,但是不和杨景行一般见识,只是扭头不理。

  孔晨荷也了不起:“超有名的,他的有几十万人看,他给你打的五星,强烈推荐,以前很少很少打五星……”

  喻昕婷还有点自责:“我都不知道他昨天也在,没看见。”

  杨景行出底牌:“你们说什么都没用,今天我肯定不会请客。”

  喻昕婷现在可不是拿点可怜的家教报酬,不会被两顿饭吓到了,依然甩手:“早上有人找你没?”

  杨景行点头:“多,我说谁请我吃饭我就跟谁走,全吓跑了……”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