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1067 韦公爷的升官神话】(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067 韦公爷的升官神话】(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新笔趣阁
  bxwxx,最快更新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朱由校闻言,有点意外,其实很多人给韦宝送礼的事情,朱由校已经知道了。

  这种事,魏忠贤自然会告诉皇帝,这是魏忠贤分内的事情。

  虽然魏忠贤给韦宝送了十*两银子,也是送礼很多的人,但魏忠贤不会说这事,只会说对韦宝不利的事情。

  除了东厂和锦衣卫,在京师,皇帝也是有自己的耳目的,所以,辅国公府发生什么事情,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这件事,爱卿本来不必告诉我的,你升为公爵,别人想巴结你,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大明**哪一条是禁止收贺礼的。”朱由校道。

  “陛下,微臣得到的权势,都是陛下给的,**陛下的宠信,谁会给微臣送礼啊?微臣不能心里不识数。”韦宝道:“所以,陛下有急需用银子的时候,只管对微臣说,微臣只要有,陛下要多少,微臣就一定尽力筹措,微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的。”

  朱由校听韦宝这么说,感动不已,坐直了身子,拉着韦宝的手:“爱卿,要是大明的官都像爱卿一样,咱们早就国泰民安了啊!银子是你的贺仪,大明乃礼仪之邦,也**朝廷没收大臣贺仪的道理,你自己收着吧,若是朕有急需,少不得向你张口。”

  韦宝也就是卖弄一下嘴巴,真的把收上来的银子都给皇帝,怎么可能。

  “陛下有事只管张口,微臣就是倾家荡产,也得照办。”韦宝笑道。

  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又夸赞了韦宝一番忠勇可嘉。

  朱由校与韦宝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两个人一路玩木工活,更增乐趣。

  韦宝努力想将朱由校往修筑港口,河堤,海堤,往治河工程上面引。

  无论古今中外,只要在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中央政府都会投入巨大的财力整治水利,实因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这是个很难啃得骨头。

  国外的,古罗马的高架引水渠,美国的胡佛大坝,田纳西水利工程。

  国内的,先秦时期的郑国渠、都江堰,之后历朝的漕运,隋代通浚的大运河,元代的海运,后世的三峡,南水北调,不论其目的如何,正确与否,无一不是举国之力,历时不短的工程,所以其上马不可不慎重。

  古代黄河到处乱跑。

  长江老老实实的呆在流域里,就算发大水也不会跑的太离谱。

  长江发洪水,再大也淹不了河南,而黄河发洪水是能淹了江苏的。

  倒不是黄河水量大,黄河是只要我跑的足够快,修的大堤就追不上我。

  黄河河道的变动是非常夸张的。

  这种改道在古代的工程条件下是**好办法应对的。

  黄河入海口最北边的时候是经海河,海河穿过天津,从大沽口入海;最南边是经淮河,入长江,此时黄河的洪水入海要在松江府。

  历史上黄河比较大的改道有二十六次,平均下来一百多*就有一次。

  抗战时的花园口决堤,影响巨大,而花园口决堤处距离后世的黄河河岸有三百多米远。

  对于古人而言,一次黄河改道,就会让经营几十*的黄河大堤全部废弃,短时间还修不出新的。

  在黄河夺淮入海之前,江苏地区是不会关心黄河。

  黄河改道跑到江苏自然是一片泽国。

  同样,黄河夺淮入海时,山东也不会继续修黄河大堤,然后黄河跑回了山东。

  不是下游不修河堤,而是下游修了几十*黄河大堤,然后黄河没了,已经修好的河堤能离黄河几百公里远。

  黄河的问题,主要在中下游。

  到了后世,国家富了,再讲治理黄河,就很简单了。

  都知道黄河沙多,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过去一直说*均流失16亿吨泥沙。

  推行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近*入黄泥沙已下降到*均3亿吨的水平。

  再结合后世的大规模城市化,政策引导黄土高原上的农民进城落户,让黄土高原减少人类生产干扰,入黄泥沙还有可能大幅下降。

  其实完全不缺黄土高原上生产的那点粮食和养的那些牛羊的。

  下游悬河问题,韦宝大概记得过去数据是黃河*入海400多亿吨水,同时挟带12亿吨泥沙入海。

  后来经过治理,用掉大量黃河水,*入海水量降到百亿吨上下,流量小了,挟沙效率下降,*入海泥沙只有1亿多吨。

  通过小浪底水库人造洪峰调水调沙可以提高一点挟沙效率,但远远不够治理悬河危机。

  多出的泥沙不能淤在下游河床中加重悬河危机。

  后世的办法是淤在小浪底,三门峡,刘家峡等大水库中,作用最大的小浪底过去20*巳淤了三分之一以上。

  大明时期,荆江是多发洪灾地区。

  *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是长江自今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段,河道弯曲狭窄,有九曲回肠之称。

  且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都在这里集中汇入长江,长江干流决口多发生在此,荆江段也是长江中下游最早出现堤防的河段。

  荆江水患的出现,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居民对湖泊滩涂的围垦密不可分。

  荆江地区最早是古云梦泽的范围,**一片。

  荆江沿线的地理变迁,除了天然因素,**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垦殖,二是堵口。

  宋代以前,长江干流上保留有大量与大小湖泊连通的水口,天然湖泊仍保留着较好的调蓄作用,荆江沿线的堤防以保护围垸农田和城市为主,并未连成一线,留有大量“口”,元代有“九穴十三口”之称。

  明成化*间,1465—1470*,江陵城东长江北岸的黄滩堤被改为石堤。

  嘉庆二十一*,1542*,江堤北岸的郝穴被堵塞。

  自此,荆江大堤上至堆金台,下至拖茅埠,长达124公里的堤段连成整体,时称*城大堤。

  清代靖江两岸堤防不断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监利和沔阳境内的江堤长达600余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内的江堤长达300余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