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742 韦宝要亲自动手了】(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742 韦宝要亲自动手了】(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夏商周三代之时,中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国家阶段。

  周以降,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商品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变革。

  依靠民众供养的贵族迅速发现了这一宝贝,于是周天子开始设立盐官。

  春秋战国作为中国的黄金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都走向早熟,随着盐的普及,盐的来源日益广泛,以崤山、潼关为界,东面以海盐为主,西面以岩盐和池盐为主,南方则多为土盐。

  四川自贡以井盐而闻名,江南甚至以盐城命名。

  在列国竞争的背景下,产盐的地区和国家依靠这项自然资源大发横财。

  与此同时,一些商人也依靠盐而平地暴富,如猗顿就依靠贩卖河东池盐,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富可敌国的大盐商。

  到了春秋中期,法家崛起,提出“利出一孔”思想的管仲率先在齐国对食盐实行官方专营,开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多年的食盐财政之先河。

  “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

  夺私有为官有,变税收为垄断,官府的垄断权力从政治延伸到经济领域,财政汲取能力大大增强,巨额财政利益达到了富国弱民抑商的多重效果。

  《管子·海王篇》中说,国家征房屋税,人们会毁掉房屋;征树木税,人们会砍掉树木;征六畜税,人们会杀掉牲畜;征人口税,人们会拒绝生育。

  只有国家垄断食盐,人民才无法逃避。因此,盐就成为最理想的税收工具。

  人人都离不开盐,这就决定了谁也逃不了税收。

  管仲食盐官营的“官山海”计划出笼后,齐国的盐价飞涨至它国数十倍。

  在盐专卖制度下,盐的生产、销售和定价都由官府组织执行,导致其商品属性退化。

  盐再贵,人还是要吃盐,民众的财富通过盐这个媒介迅速流进齐桓公的金库。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道:“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从齐国始,食盐成为国家统治的根本,秦时盐利更是20倍于古。一个偌大帝国,在接下来的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竟然依靠普罗大众每日必需的小小调味品来支撑,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正式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笼天下盐铁”,由政府募民煎盐,食盐官收、官运、官销。

  在27个郡共设盐官36处,主要分布在沿海、西北和西南产盐区。桑弘羊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掌管天下财政大权40余年,是盐铁国策的主要策划者。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在汉昭帝的主持下,从全国各地赶来的60多位民间知识分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就盐铁官营展开辩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

  这次盐铁会议其实是法家与儒家的辩论,结果是鸡同鸭讲,没有达成任何结果,唯一的收获或是作为会议记录的《盐铁论》。

  “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儒士们所提出这种自由经济主张,与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体现的商业思想一样,完全吻合1800多年后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和小政府理论。

  三国时期,魏蜀吴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斗争不断,食盐几乎被视为国家的生命线,“夫盐,国之大宝也。”

  两晋以后,盐业专卖制度进一步加强,《晋令》载:“凡民不得私煮盐,犯者四岁刑期,主吏二岁刑。”

  唐朝的盐利收入达到了“中央实际总收入的二分之一或至少达到五分之二”。

  为了筹措军费镇压安史之乱,唐朝始立榷盐法。榷的意思是独木桥。

  将盐户生产的盐全部低价收购起来,然后再高价卖给民众。

  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严厉盐政制度,严禁私煮私贩,违者一斤一两皆处极刑。

  榷盐法实施后,盐价惊人上涨了36倍,每斗达370钱,而官府因此可获得120倍的超额利润。

  唐代刘晏任盐铁使之初,盐课岁入40万贯,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 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是国家岁入的一半。

  即使安史之乱平定后,榷盐法仍在继续,其他物价都在回落,只有盐价逆市日涨。

  宋帝国曾为当时世界最富有者,盐利贡献最大。

  庆历年间的盐课高达715万余贯。

  南宋政府财政中,“鬻海之利居其半”。

  在食盐财政之下,北宋时期出现了“盐钞”和“交子”。

  作为一种信用票据,盐钞就是“用钞请盐”。

  对南宋朝廷来说,包括军费在内的一切费用悉取于盐钞,故时人有语“南渡立国,专仰盐钞”。

  “交子”由四川的16家盐商联合印发,一交为一缗,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朝政府盐课最多时为766万余锭,财政支出的十之七八依靠盐利。

  元代的盐政更加苛刻和严密,“国家财赋,盐利为盛”,“国之所资,其利最广莫如盐”。

  明代军费一直居高不下,“国家财赋,所称盐法居半者,盖岁计所入,止四百万,半属民赋,其半则取给于盐荚”。

  明朝政府借鉴宋朝的盐钞,以“盐引”控制食盐专卖。商人每给边关运送200石粮食,官方就给一张引票,凭此引票,商人就可以在两淮或河东换盐去卖,其中的差价就是商人的利润。

  自刘晏创立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以来,沿用855年,至明万历时代才被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所取代。

  此后绵延300余年官督商销权力寻租的红顶商人时代亦自此开启。

  清朝实行官督商办,就是国家只出售限量的许可证,而不直接买卖食盐。

  在完全的垄断体制下,乾隆时代食盐的购价与销价相差3-4倍,年利润率则高达194.1%。

  有清一代,盐商垄断盐引的情况远比明代严重得多。

  依靠对食盐的特许经营权,盐商完全有别于普通商人,与朝廷和官府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一方面,扬州盐商以专利而暴富,另一方面,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导致食盐成本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昂贵。

  晚清改良运动一度图谋变革盐务官制,遭遇到官商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抵制,直至清朝覆亡。史称“专商积弊与清代相终始”。

  谁当权,谁就会首先将手伸向漕运和盐铁!尤其是盐。

  所以朱由校才这么谨慎,并不立刻回答韦宝的问题。

  但是韦宝现在就急于向漕运伸手,要打破这种垄断,从而开展海运,海贸。

  清朝是盐商和朝廷的铁器专办官员垄断,明朝是漕运总督实际控制盐铁。

  钢铁工业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工业,近代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史表明,有了钢铁就能够有机器,有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明代,冶铁炼钢的生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规模之大,产量之多,技术之高,超过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并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

  在这个过程中,民间私营铁冶不断发展壮大,而国营不断减少。

  从《明实录》来看,明初政策是国家库存铁量少,急需用铁则在指定的铁矿区开炉冶铁,库存铁量多足够使用则停罢官营铁冶,听任百姓在这些矿区自行采炼,国家按照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征收铁课。

  指定矿区之外的地方,有时也会有官员建议开办国营铁冶,但被朱元璋严厉斥责,甚至把提建议的官员流放海外。

  洪武十五年五月,广平府一官吏王允道说磁州临水镇产铁,元时这里一年可以收铁百万斤,建议朱元璋照旧办理。

  结果朱元璋回答:朕闻治世天下无遗贤,不闻天下无遗利。且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今各冶铁数尚多,军需不乏而民生业已定。若复设此必重扰之,是又欲驱万五千家于铁冶之中也。杖之流海外。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