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可以说句句切中要害。
韦宝其实早就已经看清楚了朱由校是被“严重抹黑”的皇帝,其实朱由校很有水平,但是今天韦宝感觉朱由校简直是被黑出了天际了。
因为朱由校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可以说很高,至少韦宝感觉朱由校比他聪明,他是重生穿越巨,是站在后世的角度看这一世,自然什么事情都很看的清清楚楚的,而人家朱由校是当局者啊。
后世有一些无耻的大儒喜欢污蔑朱由校平庸懦弱、是“文盲”、是“木匠皇帝”,还造谣说他和客氏有“不可描述”的关系。
应验了一句话,宁得罪武者,不得罪文人。笔利如刀,杀人不见血。
历史上被黑的不只有天启皇帝朱由校一个,对于那些对士大夫不敬的皇帝,“君子”们的记载堪称骂人不带脏字的典范。
历史教训就是这样,千*别得罪文人,特别是那种会写书的“*轻”文人,他们往往会倾注毕生精力,塑造出一个昏君卑鄙无耻的样子,让这个昏君受千夫所指,留*古骂名。
事实上天启的文化水平是很不错的,天启虽然未出阁读书,但有内臣吴进忠、刘良相教他读书,出阁后是大儒“孙承宗”等人教导他读书,说天启是“文盲”也等于在侮辱孙帝师。
只要看过史料的人就能知道天启不是文盲,《熹宗实录》里就有很多关于天启读书的记载。
天启初*“众正盈朝”初*的谕旨就是天启自己的作品,而且他还为《三朝要典》写了序,其中有俩句很有意思:“循此则忠良,悖此则奸贼。独奈何使奸贼得窃忠良之号哉?”
“第邪虽芟而能保无伏莽?正虽显而能保无遗珠?*一倚伏贞胜之几,稍不审而至于误用,将奚以为先德光继?”
天启对东林反扑的隐忧,虽不幸成真,但也显示了天启的智慧。
则有很多“君子”们说天启“愚笨”是个“文盲”明显是为了黑而黑,一些人却当了真。
“党争”可以说是天启朝的主旋律,在“士大夫”的宣传里天启是个被蒙蔽的“吃瓜群众”,但事实上“阉党”其实应该叫做“帝党”。
因为天启才是真正的操盘手,魏忠贤只是站在明面上吸引火力的靶子,传说中的“***”。
天启不是不理事、不见大臣的“胡亥”,怎么可能不知道魏忠贤做了什么?
很多史料也可以证明,其中“天启打脸袁崇焕的话”是最经典的:“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以朕(天启)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未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士大夫”不直接骂天启,应该是给崇祯面子,也可能是因为天启有魏忠贤这个“背锅俠”。
评论天启的一生,魏忠贤和客氏这俩位应该算是受了池鱼之灾,虽然这俩位有很多小问题,但绝不至于这么臭名昭著,可以说都是天启惹的祸。
天启皇帝朱由校竟然敢对“君子”们不敬,“君子”们怎么会和你客气。
宫里的事谁敢说比现在在场的一个秉笔太监“刘若愚”清楚?
刘若愚现在就在旁边笔录,就在韦爵爷的正对面坐着。
刘若愚曾经记载:“夫以乳媪,俨然住宫,自视为圣上八母之一,亦僭妄殊宠极矣。且倏出倏入,人多讶之,道路流传讹言不一,尚有非臣子之所忍言者,皆不足信也。”
内臣“刘若愚”的书是创作地点是天牢,目的是自证清白,或者说是为了保命。
据说“刘若愚”写完这本书后就被放了。
刘若愚想活着就必需跟着主旋律走,抹黑魏忠贤,书中还提到了七君子。
可以确定刘若愚是不会美化魏忠贤和客氏的,他都承认的事情,那就应该是真实的。
所以,记录天启皇帝朱由校,以及魏忠贤和客巴巴的,刘若愚应该属于最重要的证人之一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