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943 由盛转衰】(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943 由盛转衰】(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新笔趣阁起点文学ddxsku
  

  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

  但其执政期间并非毫无弊端,由于宣宗喜好养蟋蟀,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被称为“促织天子”。

  同时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

  1435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宣宗去世。

  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正统。

  此时太监王振开始干涉朝政,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张太后去世之后王振大肆揽权。元老重臣“三杨”死后,王振更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英宗对他信任有加。

  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此时,明王朝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正统时期,流民问题几乎遍及全国。打破了明初确立的基层里甲控制体系。

  明王朝为榨取更多白银,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1444年,叶宗留、邓茂七等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明王朝在闽浙的统治势力。

  此外,正统时期,英宗与王振连续发动对麓川的征讨战争,明征麓川之役,数十万人被征用,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侵明。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

  大军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怒杀,史称“土木之变”。

  这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土木之变后,兵部侍郎于谦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改元景泰。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

  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

  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1450年,也先释放英宗。

  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遣使迎驾,后又把英宗困于南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

  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

  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盟,欲拥戴英宗复辟以求功赏。

  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徐有贞率军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占领东华门,立明英宗于奉天殿,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之后废代宗为郕王,并且逮处死于谦。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恢复的殉葬。

  之后因内部政变流放徐有贞,因曹石之乱诛杀石亨、曹吉祥等人。

  1464年,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成化。

  宪宗时期,重用阁臣李贤等人辅政,于夺门以来诸政,重新厘正,以取得朝野支持。

  为于谦平反,恢复景泰帝帝号。但李贤去世之后,宪宗宠爱年长自己十七岁的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怠于政事。

  晚年又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传奉官,造成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才全被裁撤。

  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

  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令主”。[98]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以委重任。

  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

  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史称孝宗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

  1505年,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武宗即位后极好逸乐,建设豹房供自己享乐。此时明朝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安化王、宁王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

  1520年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王守仁击败的宁王朱宸濠。班师回京途中,于南直隶清江浦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豹房驾崩。

  因死后无子使孝宗一脉绝嗣。

  这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