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434 恩师吓一跳】(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434 恩师吓一跳】(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因为其他的情报组织,只能称之为细作,他们是很功利的,都是为了完成某种短期任务而存在。

  而不像统计署的绝大部分特工,只要是被派出去的外勤,一般都是中长期的潜伏目标,如果不激活,甚至就这样一辈子潜伏下去。

  当然,这还要取决于情报组织的寿命,长期的组织,发展的肯定更加完善。

  像是东厂和锦衣卫,在魏忠贤掌权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魏忠贤掌权不过两年多的功夫而已,此前的东厂大佬和锦衣卫大佬,因为换了头脑的关系,很多线都被荒废了,又得从魏忠贤这一带重新开始。

  主人的更迭频繁,注定了其他情报组织无法做到天地会统计署这种长远持久的规划和稳定。

  东厂和锦衣卫除去换老大的因素,在技术层面来说,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独步天下的,也存在二百多年了,各方面都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年代技术上的巅峰。唯独缺陷是,最开始本来依着朱八八的想法,不管东厂还是锦衣卫,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管理的,那肯定稳定,肯定流弊,可后世君主大都没有这份心力,都由着太监去操弄。

  其他的向建奴、东江、辽东这些地方的情报组织,就很不专业了,只能称之为细作。

  甚至孙承宗偶尔也会派出细作,那就更加不专业,更加临时的了,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特工的,尤其是职业军人出身的。

  后世的影视剧,韦宝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这样的,情报部门好像一直都阳盛阴衰,而且都是军校挑选出的优秀学生再培训。

  在韦宝看来,第一步选材似乎就不太对路子,特工应该是不分年纪不分性别的,尤其老妇人的迷惑性更强。

  不过,韦宝也没有大意,没有瞧不起其他势力的情报机构。

  在韦宝看来,陆军士兵要成型,至少都得三年,优秀的情报人员要成型,至少要五年!优秀的情报组织和情报网络,至少也得五年以上才能说真的堪大用了。

  所以,对于内部不断反馈回来的好些情报,韦宝也只是仅供参考的态度,并没有过于依赖。

  这不是游戏,这是现实世界,一步出差池,便无法重头再来了,今天晚上的大意,便给了韦宝深刻的教训,虽然嘴上只是随口认错,但是韦宝心里是很懊悔自己今天的鲁莽的。

  为了提高情报部门的技术,韦宝也积极应用现代科技,韦宝发现这时代的人接受科技的观念,要远比他认知的强的多。以前好总是想着,端出某种跨时代科技,要找啥理由。

  但是自从韦家庄有了科学院,有了军工署,有了一系列各行各业的科研单位,现在不敢端出啥科技,只要能弄出来,所有人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韦宝甚至考虑啥时候便开始带人上军舰操控军舰了!也不知道自己那大军舰就那样在军舰湾的浅滩搁浅大半年,会不会出故障。

  还有近千部现代手机,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起来,这些电器东西长时间不用,电池老化是很快的。

  “总裁,锦州站的人说已经去求见过督师大人,督师大人的人说督师大人已经睡下,晚上概不见客。”林文彪道。

  韦宝一汗,暗忖孙承宗谱够大的,若不是祖大寿给祖可法下令没有抓自己去,否则自己说不定还要在祖可法手里吃一些苦头。

  “算了,这大晚上的,不见就不见吧,先找客栈住下。”韦宝道。

  林文彪点头:“祖可法好像派了四个人监视咱们,只能先住客栈,不能去锦州站的秘密据点。不过他们派出的人太不专业了,一眼就能都发现。虽然都穿着便服,但是一个个孔武有力,一看便知是军队的,或者是祖家豢养的健仆。”

  “意料之中,看咱们来到锦州城,对方要是一点监视都没有才奇怪了。不用管他们。”韦宝淡然道。

  当晚,韦宝等人在客栈住下,次日,韦宝亲自去拜见孙承宗。

  孙承宗也很意外韦宝会跑到锦州城来,事实上,在韦宝来之前,孙承宗就已经知道了。

  昨天晚上,虽然孙承宗的门官将韦宝的人拒之门外,但是孙承宗还是得到了汇报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或许是不想让祖大寿觉得他和韦宝之间有什么超越师生的不正当关系,又或许是想看看祖大寿的人会怎么处置忽然冒出来的韦宝,反正孙承宗昨晚上没有理会韦宝的到来。

  上午,孙承宗在客厅接见了韦宝。

  “恩师,这么早来打搅,实在过意不去。”韦宝并不提及昨晚上锦州站的人来求见孙承宗被拒之门外的事。

  孙承宗见韦宝不提昨晚的事情,对韦宝心生好感,暗忖韦宝人虽然年纪小,但做事的确十分老道,一脸严肃道:“小宝啊,你得了金州城的治理权,不在辽南待着,又跑到锦州城来做什么啊?莫不是想与祖大寿也合作?祖大寿可不会把辽东给你治理,否则他上哪儿去?一小块地盘也不可能。还有,你是怎么来的?”

  韦宝笑道:“我要辽东干什么?恩师,我是从辽南乘船过来的。”

  孙承宗点头,比个让韦宝坐的手势,然后首先坐下,摸了摸刚刚泡的茶,还烫手。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说来很是奇怪,孙承宗和韦宝其实也不过在山海关匆匆见过一面而已,收韦宝做弟子,也完全是因为想从韦宝这个‘土财主’头上弄到好处,弄到大军急缺的军饷,如此而已。

  但是这种师生关系一旦确立,加上韦宝一口一个恩师的叫着,倒是让孙承宗觉得与韦宝似乎认识了多年一般。

  似乎,两个人真的是不错的师生关系,不输给他的其他学生。

  要知道,孙承宗的其他学生,最次也是举人出身,进士更是好几个,唯独韦宝才只是一个秀才,而且才只14岁,像是进士出身的袁崇焕,此时都四十多了,还是他弟子当中年轻的。

  韦宝先没有坐,笑道:“恩师,我来的匆忙,没有备啥礼物,不过,我已经安排人往恩师的高阳老家送去一批金子,区区万两黄金,万望恩师不要嫌弃。”

  孙承宗刚刚要喝茶,茶到嘴边,还没有沾唇,先被一口大气喷出,喷的茶水射出去老远,惊动的孙承宗急忙站起来。

  韦宝连声道:“该死该死,我不该在恩师喝茶的时候说话的,都怨我。”

  孙承宗闹个大红脸,暗暗生气自己六十多岁的人了,毫无定力嘛,将茶盏放在了一旁的案上,由着韦宝为他擦身上的水渍。

  “小宝啊,你这是干什么?一万两黄金?这事别人知道了,该怎么看我?我孙承宗不敢说两袖清风,反正一辈子为官,不比任何人差,绝没有人敢在钱财这方面弹劾我,你这是要害老夫?”

  事实上,从来没有人给孙承宗送过这么多银子,概因为孙承宗为人谨慎,自诩清流,而且收的弟子也大都是这类人。

  而不是说孙承宗没有机会贪,大明朝到了今时今日,人人贪墨,官场腐败成风,真的要是两袖清风,只能等着饿死,也没有办法立足官场了。

  事实上,孙承宗就极少为了收钱的事情弹劾旁人,他手底下更不可能就没有这类人。

  久而久之,人家知道孙承宗的脾气,不会直接送金银,变相弄点值钱的高雅的礼物罢了。

  反正,从来没有人向韦宝这么‘霸道’,一次就是一万两黄金。

  “恩师息怒,这事情,天知地知,除了小宝与恩师,无人知晓。我派的人绝对可靠,而且,寄出物件,用的是恩师的名头,并且告诉恩师老家的人,非恩师亲启,不得查看。”韦宝道:“而且,我没有直接送到恩师的府上。”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