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518 前往朝鲜】(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518 前往朝鲜】(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除了李倧及其舅舅具宏、表兄具仁垕外,他们还陆续拉拢了金瑬、崔鸣吉、张维、李贵父子等失意文臣及儒生沈器远、金自点等,势力在暗中不断壮大。

  在此期间,政变势力内部曾产生推戴谁的争论,有人主张拥立朝鲜成宗的次子桂城君李恂的曾孙怀恩君李德仁,但因为政变的主导势力申景禛、具宏、具仁垕等都是李倧的近亲,所以最后还是李倧被选定为政变成功后接替光海君的人选。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十二日夜二更,政变计划正式启动,金瑬、李曙等已率从长湍等地带来的1000多名军队集合在汉城西郊弘济院,李倧也率领亲兵至延曙驿与其会师,接着在三更时攻入彰义门(汉城西北门),由于负责汉城卫戍的训练大将李兴立在政变前已被收买,按兵不动,因此政变军顺利攻入昌德宫,并在宫中纵火。

  李倧在仁政殿阶上坐着胡床,指挥接下来的行动。他先命金自点、李时昉(李贵之子)去庆运宫向被幽禁在那里的仁穆大妃启禀“反正”之意,接着又派李贵、李德泂等具仪仗奉迎仁穆大妃,大妃不肯出来。

  此时出逃宫外的光海君父子被逮捕,李倧骑马带着被关在轿子里的光海君去庆运宫谒见大妃,在大妃面前伏地痛哭,表示自己有罪,大妃予以安慰,并命令将御宝传给李倧,李倧遂于三月十三日夜即位于庆运宫别堂。

  次日先以仁穆大妃名义发表教书,废黜光海君,立李倧为王,然后李倧在庆运宫接受百官朝贺,颁布即位教书,大赦境内,是为朝鲜仁祖,这场政变也就被称为“仁祖反正”。

  一般靠着这种军事政变上来大位的人,韦宝都觉得是很有本事的。

  李倧的确有些本事,只是在这一类人当中,显得比较弱。

  不过,也跟积贫积弱的朝鲜大环境有关。

  人口才三四百万,连年闹饥荒,朝廷内部还党派纷争频繁,民不聊生,换上特别有作为有本事的君主,也得很费一番心思才有可能慢慢扭转,更不用说李倧这种比较一般水平的君主了。

  李倧继位后,处决了李尔瞻、郑仁弘等一大批大北派官僚及金介屎等光海君的宠姬宠臣,为临海君、金悌男(仁穆大妃之父)等政治牺牲品恢复名誉,并起用在光海君时期失势的李元翼、郑经世、李睟光等南人及徐渻、吴允谦等西人。

  接着就是对反正功臣的论功行赏,在天启三年(1623年)闰十月十八日策勋三等共53人,金瑬、李贵、金自点、沈器远、申景禛、李曙、崔鸣吉、李兴立、具宏、沈命世10人为一等,李适等15人为二等,朴惟明等28人为三等。

  对于这种结果,并非皆大欢喜,怨气最大的是李适。

  李适也是韦总裁和林文彪的统计署重点关注的对象。

  统计署朝鲜站肯定没有大明本土的辽东站辽西站,山海关站和北直隶站,京城站这么有实力,但是窃取情报,掌握社会上下动态的职能是差不多了的。

  李适是反正军的重要领导,但在“反正”后仅被任命为汉城府判尹,与其形成对照的训练大将李兴立,他只是被临时收买为内应,在“反正”时按兵不动,却被特授为工曹判书。

  等录勋结果出来时,李兴立名列一等功臣,李适屈居二等功臣,李适内心自然更加不平。

  不久后,前教授文晦等告发李适等人心怀不轨,当时李适以副元帅的身份出镇平安道宁边,仁祖决定先不动他,而是派人逮捕他的儿子李栴和同党韩明琏等人。

  当时李栴与其父李适都在宁边,李适杀死仁祖派人逮捕他儿子的使者,正式起兵叛乱。

  李适麾下有12000余名精锐部队,起初势不可挡,直逼汉城,仁祖在二月初八日夜奉仁穆大妃并率宗亲百官仓皇逃往公州避难。

  次日李适入京,拥立兴安君李瑅(仁祖叔父)。

  韦总裁和他的五百总裁卫队就是在这么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前往朝鲜的。

  朝鲜一直都很乱,要想揷手朝鲜事务,其实哪个时机都不错,只是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左右甚至能控制朝鲜内政,这点对于韦总裁的要求很高。

  公州位于当时的朝鲜都城汉城以南150公里,与扶余郡占有锦江中、下游。由于黄海水位的差异,有时可以沿锦江航行至公州。

  一般朝鲜有巨大威胁的时候,朝鲜王和王公大臣们要躲避战祸,无非三个选择。

  要么公州,那里水路发达,方便逃窜和防御,便于等待位于朝鲜半八道的各地世家大户掌握的大军到来救援。

  再大一点的威胁,比如北方铁骑过来,那就得躲避到江华岛或者南汉山城去了。

  江华岛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地方,距汉城约50公里,隔海峡相距约只有1公里,背靠黄海之江华湾。江华海峡因距离狭窄,在古时被称为“盐河”,但水文条件复杂,潮水落差大,多暗礁,故朝鲜古代君主在遭遇北方民族入侵时往往避于此地。

  江华岛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三国时期,该岛前期归属百济管辖,《三国史记》记载236年百济古尔王狩猎于“西海大岛”,该岛被推测为江华岛;5世纪后期归属高句丽统治,设穴口郡,后归属新罗,新罗景德王改称海口郡。

  高丽王朝初年,该岛始有“江华”之名,并设沁州于此岛,故江华岛简称为“沁”。高丽显宗时设江华县,为流放犯人之地。

  13世纪,蒙古侵略朝鲜半岛。1232年,高丽权臣崔瑀胁迫国王高宗王?迁都江华岛,升县为郡,通称江都。约在这个时候刻制了《高丽大藏经》。

  1270年,首都迁回开城。

  1290年,元朝乃颜之乱余党哈丹入侵高丽,忠烈王避居江华岛一年。

  1377年,高丽升江华郡为江华府。

  1413年,朝鲜太宗改江华府为江华都护府,置府使。

  1506年,中宗反正事件发生,燕山君遭成希颜、朴元宗等一众大臣废除,被流放江华岛。

  1623年,仁祖反正事件发生,光海君被流放江华岛。

  所以韦总裁会选择将第一站目的地放在江华岛!

  只要手中握有被推翻下台的光海君李珲这张‘王牌’,韦宝就能震慑仁祖李倧。

  毕竟李倧是篡权上台的人,并没有得到宗主国大明官方的认可,现在还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合法‘经营执照’的‘黑户商贩’。

  当然,躲避到岛上,也不是天下太平了,建奴虽然不善于水站,可有庞大的陆地为依托,不愁找不到船只,江华岛不大,非能长期据守之地。

  在原本的历史上,江华岛也没有保住朝鲜王和王公大臣。

  1627年,后金入侵朝鲜(丁卯胡乱),朝鲜仁祖避居江华岛,并在江华岛与后金订立盟约。以此事件为契机,朝鲜王朝升江华都护府为江华留守府,升府使为留守,作为王朝的陪都之一。孝宗、肃宗、正祖等君主陆续建立行宫、长宁殿、万宁殿、鼎足山城史库、外奎章阁等设施。

  1637年,清朝入侵朝鲜(丙子胡乱),朝鲜王族及大臣家眷避居江华岛,同年正月二十二日,多尔衮指挥清军攻克江华岛,俘虏岛上人员。

  此后朝鲜正式跟了大清这个新大哥,算是太平了二百多年,直到大清国弱民贫出了大事,朝鲜才跟着出大事。

  1866年,丙寅洋扰。

  1871年,辛未洋扰。

  1875年,江华岛事件。

  1876年2月27日,《江华条约》签订。

  大清被欧美列强打的满地找牙,朝鲜这个小弟的命运也一样。

  所以朝鲜的王,除了江华岛这个选择之外,还有一个南汉山城。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