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二祖神光大师,断臂求法于达摩,只因几句问答,就立即顿悟。再比如这个永嘉和尚,与六祖对话几句,就豁然开朗。
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说是禅宗,是针对上上根器而言的,对下愚之人,不适用。比如,当年六祖求法于五祖时,问六祖是哪里人,六祖回答是岭南人。五祖反问:岭南人也有佛性吗?这是师傅选择弟子,化外偏远之地的岭南,估计聪明人少。当然五祖是故意这样问的,是考验六祖的智慧。
当然六祖回答佛教众生平等,凭什么说岭南人没有佛性?六祖不识字,没读过书,怎么就这么有智慧呢?
因为他是过去几世修行的上上根器之人。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在送柴至客栈时听到《金刚经》,那是一位路过住店的客商朗诵的,这部经书当时是第一次传到岭南,没人读过。六祖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时,当场就愣在那里了,觉得太熟悉。
这就是他宿世慧根所积累,今世当然如熟人。
当然,以上解释,都是佛家内部的解释。我作为一个外行,当然不能确认。智慧是什么,我不太明白。但聪明这件事,也与天生的有关。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天生学霸,他们好像不费什么力,也没吃过什么苦,就轻松取得好成绩,这不能不说,与他天生的聪明有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数学学得不怎么样,可以用笨来形容,但学木匠却很厉害。要知道,木匠的画墨和榫铆结构,是非常需要几何和数学的,但他就奇怪,不需要怎么费力就学会了。而他在学校学数学,连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都从来没及格过。
人的天资有偏好,像六祖那样,不识一个字的,居然学佛的智慧,超越古今。这也许是智慧的魅力吧,不同于我们对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可以用博闻强记来学习的,那只是知识,不是智慧。如果以学问大小来区分上士与中下士,那就得记住前面的一个词“入海算沙”,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学了这么多,对悟道没什么帮助,我们还学什么劲。但今天,我只能通过学习的办法来走近佛道,没有明师指点,没有自身智慧。
按这句诗的字面理解,中士多闻,那么,最厉害的读书人,才算得上多闻吧,即使这样,也只能算中士了。当年在佛陀身边,距离佛陀最亲近的亲人阿难,被称为多闻第一,按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最强大脑。
比如,凡是他听过的话,他都不会忘记。光这一点,就秒杀今天的所有学霸。我看过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也听说过古代形容一个人聪明的话:“打马阅碑、立马成诗”,原来以为这是夸张,因为古人写东西,喜欢夸张,尤其是文艺作品,不要太相信它的形容。
但看了最强大脑后,知道,真有这种人,根本不是夸张,过目不忘、快速识别的能力,算是见识了。
但即使像他们那样,也达不过阿难的高度。因为,阿难,凡是他听到过的,都不会忘,这是终身的不忘。这基本上超出了现代心理学的定律。
我们的大脑,在记忆的同时,也在遗忘。如果没遗忘,我们就不会对新的信息,保留着记忆的活跃状态。但没遗忘的东西,偶尔只是出现在梦中,并且变了形。
他的记忆,却是精确记忆,佛陀的话,可不能随意复述的。但就是这样超级聪明的阿难,几十年跟随佛陀生活,也没有在佛陀在世时,真正悟道。看样子,悟道的智慧,与我们所说的聪明,关系不大。
因为,当时佛陀的弟子中,聋的、瞎的,都有悟道的高手。所以,阿难在第一次集结经典时,没资格参加。最后他在大迦叶的激励下,最终开悟,才获得了参加的条件。
若没有他的复述,就没有今天如此丰富浩繁的大藏经了。可信度及权威度,经阿难口里说出来,就如同佛陀在世的复读机了。
那么,可以推断,按当时阿难的条件,他才算得上中士多闻了,我按这标准,估计连中士都差得远。
弘学引用了一些话和解释,他说中士闻佛法后,大概的目标就是成为自了汉,发不出大悲心,成不了菩萨,最多成为一个罗汉。
罗汉就是多闻的最高境界了。当然,这个境界,对我今天来说,也是高不可攀。
下士是不信的,他们即使信佛,也只是迷信。拿些香火,求菩萨保佑升官发财、福寿平安,这是贿赂吧。但,毕竟也种了一点与佛的缘分,并非完全无意义。
夏虫不可以语冰,下士因为自己的见识,自己只能理解可以感觉的东西,所以不信。我要不是李茅跟我解释,自己看书思考,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我是根本不会相信的。因为,它离我的经验太远。下士,只相信可以感受的经验。这样算来,我也是下士的一员。
当年孔子有一个传说,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意义还是正确。
孔子有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外面来了一个人问:“你是儒生吗?”那学生答:“是的,我是孔子的学生。”
“听说孔子是天下知识最多的人,你们还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那么,应该什么都知道。我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
“你问吧”。
“你说一年有几个季节?”
“四季。”
“那你答错了,一年只有三个季节,怎么会有四季呢?你学得有问题。”
此时孔子听到了,立即从门里出来,与对方作了自我介绍,弟子和那个人也向孔子求证。孔子笑着对那人说:“你说得对,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那人笑着离开了,觉得自己聪明。
但孔子的弟子却不理解了:“师父,明明一年四季,你怎么也说假话,说是三季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