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天才不幸福(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天才不幸福(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因此,男性选择大胸伴侣后更容易创造聪明健康的后代。这些孩子继承了父母的特点,长大以后继续寻找与之相等的伴侣。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具有最聪明头脑的人便会拥有最完美的基因。当然,也有例外存在,毕竟,遗传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

  “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认为,蓝眼睛的人,智商比较高,这就有一点种族主义色彩了。”小胡说到:“这一点,我不想细说,因为反驳的理论自然就有。我们五千年文明中如此之多的天才,都是黑眼睛,所以,他们这个结论,我们不认可,也不解释了。”

  “当然,天才都有些琐碎的、类似于儿童的爱好,这倒是很有趣的。”小胡说到这个特点,与我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观察,大体上是符合的。

  一项为人接纳的研究显示,历史上的天才们或多或少都显露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为了自身享乐从事于一些看上去琐碎无意之事。这可能和大脑时不时地需要专注于一些非利益的追求,使其从紧张的工作中快速恢复过来有关。还有可能与这些高于普通水平之人看待世界和感知事物的方法与常人不一样有关。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这些共同点在大多数历史上的“伟人”身上都有体现。爱因斯坦喜欢航行,霍金喜欢攀爬、划船,甚至是写儿童读物。也许偏爱水上活动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高智商表征。

  “天才还仅凭个人爱好,喜欢追求一些看似没意义的东西。”

  历史上的天才们被注意到喜欢把他们的一生奉献于在当时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人类活动的追求上。约翰亚历山大?纽兰兹在发现第一份元素周期表时受到了人们的嘲笑;莱特兄弟在接连不断的飞行试验中被人嘲弄,甚至在现场表演时被人称作骗子;格雷戈?门德尔发现遗传学理论时,被整个科学界忽视。关键是,天才们是从另外一块“镜片”中看待世界,与社会上的其他诸君所不同。因此,为了取得巨大成功,天才们更有可能去从事一些在“凡人”看来怪异的追求。

  “天才们抽象思维能力的爱好,还体现在喜欢涂鸦这件事情上,有点孩子气。”

  在某些事上艺术家和天才级别的个体相一致——有效处理抽象思维的能力,高智商人群懂得如何通过抽象理论表达自己。常用的交流方法在这些先进大脑里可不管用。他们用图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理论和思想。高智商者们在分享自己的想法时更倾向于把它们放到一个在某种程度上看较为被人理解的方法中。艺术家的爱好——例如胡乱涂鸦——可能会灵感呈现于物理世界中提供一个出口。梵高和毕加索,皆榜上有名。音乐上的天才诸如贝多芬和莫扎特之流则选择不同的媒介展示相同的创造本能。

  “从常人看来,绝大部分天才都是有点神经质的。”

  聪明者大多是些古怪之人。实际上,在每一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中,都被发现有着某些区别于他人的怪癖行为。这合乎道理,大脑的发展朝着人类理解范围之外进行的过程中,当然会对它的环境无可避免地带来不同的适应。这包括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

  强迫症和多动症是极其常见的一个特点。据说,特斯拉害怕头发,达芬奇被誉为一个世界级的拖延症者,有着强烈的注意力缺乏症趋势。变得奇怪只是大脑变得智慧的一个部分,也许我们身边某位怪诞之人正是其天才般的伪装。

  当他说完这些特点时,就已经足够证明他的理论了:天才不幸福。我问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最有可能幸福呢?”

  万老师用端酒杯的姿势喝了一口汤,玩笑地说到:“何以解忧,只有杜康。”

  而小胡则立即接到:“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以我的专业和经验来看,把富和穷当习惯的人,都谈不上幸福。意外之财来临之时的那段时间,才是最幸福的时刻。当然,这有点俗。”

  没有人可以否认金钱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热情万丈,也可以使我们焦虑万分,甚至让我们心中的恶念油然而生。我们对待金钱似乎总是缺乏足够的理性,有些人似乎对聚敛金钱成瘾,有些人屡屡“刷爆”自己的信用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对金钱的影响了解越多,我们就愈发认识到,虽然金钱出现不过几千年,我们却已经进化出了关于金钱的独特的脑机制。虽然金钱本身没有任何生理意义,但是,有关金钱的大脑机制跟其他有生理意义的事物重合在一起。正因为这样,金钱才会让我们欲罢不能。唯有对金钱心理学有更好的了解,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之共处。

  心理学家一度认为金钱只是一种工具。人们对金钱的喜爱产生于条件反射的机制。因为金钱经常与其他积极事物一起出现,比如食物、房子、车子,长此以往,金钱就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渐渐发现这种金钱的“工具性理论”不能解释很多与金钱相关的现象。比如,如果金钱是因为它能买到必需的东西而重要的话,当我们有了足够的金钱后,应该不会再去舍弃其他重要的东西而追求金钱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很多人对金钱着了迷,明明已经有了足够的钱,还是心甘情愿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而放弃爱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如果金钱是简单的工具,怎么会像毒品一样叫人欲罢不能呢?

  由此,心理学家又提出了金钱的“药物理论”。自然界中有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像酒精、尼古丁、咖啡因、可卡因、吗啡等。这些化学物质会使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特殊的反应,强有力地驱动人们对它们的渴望。虽然它们本身不具有任何生物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但是,它们在神经、心理、行为上产

  生的效应和那些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一样,因此让人欲罢不能。心理学家认为,金钱就和这些药物一样。从这个角度上说,追求金钱不再是获取其他物质的手段,追求金钱本身就是目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