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三百五十九章 基础工业的进步(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五十九章 基础工业的进步(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
  

  而自从通过不断的配比试验搞出白铜后,自然院的研究人员又“犯了老毛病”,他们拿着上级拨下来的专门资金,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了往白铜里添加其他诸如铁、锰、锌、锡等元素,试图整出一些新的玩意儿出来。只可惜他们整出来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合金金属,至今也没有发现某种有重大商业推广价值的东西,或许那种疑似中国白铜的东西可以用来打制一些铜器,但其他的目前还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白铜与白银看起来比较相似,因此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已在考虑是否申请将这种合金纳入管制之中,以免被人拿去铸造银元降低东岸货币的信誉度。当然他们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了,因为这种合金金属至今尚无大规模生产的记录,有的只是自然院实验室部分技术人员的“自嗨”小规模生产,成本贵得惊人,谁要是拿去铸币可真是傻了,毕竟天然的铜镍合金也不容易找呢。

  好了,让我们再将目光转到“东岸人”号三甲板战列舰上。话说自从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人搞出含锌量40%的黄铜之后,铁岭特钢厂立刻便接到了与其合作,进行小规模试生产的行政命令。该厂反应也很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了一些冶炼这种黄铜合金用的坩埚,然后铸造了两整块铜合金锭。

  随后,这种铜锭被用平板轨道车运往了就在旁边的西部轧钢厂——原西部锻压厂、轧钢厂、铁岭特钢轧制车间已被合并成了一家大型企业,即西部轧钢厂,该厂与铁岭特钢、铁岭矿务局、第一重型机械厂、铁岭锅炉厂等企业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相对于17世纪可怜的钢铁产量而言)的煤钢联合体,是东岸工业力量的源泉——然后统一轧制成了大块的薄板。这些薄板中的一部分被拿去做各种实验,比如生产各种零部件以检测性能,比如打制铜器看市场反应等等,而剩下的一部分则被拿到了镇海造船厂的干船坞内,打算安装、固定在“东岸人”号战列舰的船底,以取代以前那种昂贵、沉重的纯铜薄板。

  此时黄铜薄板的安装已近尾声。镇海造船厂的副总工程师踩着船坞内湿滑泥泞的地表,在仔细检查完毕“东岸人”号的船底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在他看来,有了这种相对廉价的新型黄铜合金覆盖船底外壳,以后舰船出海后维护保养的工作量也可以大大减少,海蛆什么的至少短时间内与该船绝缘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以后等到铁岭特钢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同时生产规模上来,使得这种被称为“战舰黄铜”的合金的生产成本再一次降低后,就真的可以考虑给那些重要的战列舰都安上这种东西了,因为真的可以节省很多平日里的维护保养费用,缺点则是一次性投资较大,就看上头与海军部舍不舍得了。

  “东岸人”号的铁锚这次也做了特殊处理,这多少带有试验性质,并不具备推广意义,因为给它做的是镀锌处理。而说到镀锌,其实东岸目前的技术是很不成熟的,因为他们只是“野蛮”地将熔融的锌镀在铁锚上,既没有助熔剂,也没有电镀技术,因此效果很不理想。不过考虑到这仅仅是一个实验,因此也能勉强接受了。

  如果这种镀锌铁锚在未来的实验中能够达到大伙对它的期待时,那么下一步研究新的、实用的镀锌工艺,开发出一系列的镀锌产品(如镀锌铁丝网、镀锌板、镀锌铁栅栏等等),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提是技术真的能够实用并且足够廉价,否则也是很难推广起来的。

  而除了船底覆板、镀锌铁锚等新技术之外,“东岸人”号三甲板战列舰武器库内存放的一些火枪也颇有些不同,因为这同样是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