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百七十章 台地(二十四)(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七十章 台地(二十四)(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
  

  喝完整整一壶茶后,孙诚礼叫过来两个年轻人,仔细嘱咐了他们一番后,便戴上了海豹皮帽,与四名精干的随从一起,走路来到数百米外的一处红砖房前。

  红砖房门口挂着一个木牌,上书“厚土乡车站”五个大字,很明了地说明了它的身份。砖房应该是近几年兴建的,但因为风吹日晒、沙尘漫天的缘故,这座房屋从外表看起来倒像是一处老建筑了,一如在这片土地上艰难生存着的居民——毫无疑问,因为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这里的人普遍比本土看起来要更加老相一些。

  进了砖房就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厅,摆着一张木制柜台。柜台被三块草席制成的帘子隔开了,每个单独的隔间内都坐着一个无精打采的男人,他们应该都是这个车站的职员。大厅地面上铺着一些碎砖块,也许是常年被人踩踏的关系,这些碎砖块已经深深地嵌入了地表,无声地向人讲述着一个个走向未知目的地的漫长旅行。

  孙诚礼看了也有些感慨,在东岸生活了很多年的他,知道这些年巴塔哥尼亚愈发得到资本的青睐,这也使得无数国民、非国民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深入内陆、闯入戈壁,建造一个名为“东岸梦”的不朽工程。

  着随从给每人都买了一张前往内地白陶乡的马车车票后,孙诚礼便静静地坐到门外摆放着的木质长椅上,等待出发——马车早就停在那里了,这是一天中的第二班,同时也是最后一班,两个小时后就会出发,沿着一条干燥颠簸的二等国道,前往海安县内陆地区。

  车站外墙上用石灰粉刷出了一条马车路线图,并给出了抵达每个车站的大概时间——这些车站都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小村落,唯一的价值便是可以补给食水,毕竟从厚土乡到白陶乡,有着两百多公里的路程呢,并不算一段很短的旅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从厚土乡抵达白陶乡的二等国道,也是在杨明阳、蔡华泽二人的主持下修建起来的。这两个人雄心勃勃,虽然在巴塔哥尼亚大造铁路的计划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修建起一张由二等、三等国道组成的公路网的事情,却在他们多年的努力下初见成效。这不,连厚土乡到白陶乡这段二百多公里的非主干道,都动用大量印第安奴隶、黑人奴隶、非国民劳务工修建起来了,从此海安县内地的白陶土、瓜果菜蔬、粮食可以比较容易地运到这边来,而临海一带的日用品、海产品也可以经这条国道运往内陆,支援东岸人对整个台地区的不间断的征服。

  “罢了,这冷风吹得,骨头缝里都透着寒意。走吧,我们去隔壁的饭馆里坐坐。”孙诚礼在门外的长椅上坐了一会,然后猛地站起身跺了跺脚,无奈地说道:“顺便温两壶黄酒,点两个小菜,一会上了马车未必就有这些吃食了。”

  饭馆是木质地,门面很小,但里面却挤满了人,多是一些粗鲁的渔民或水手,当然像孙诚礼这类客商及伙计们也不在少数。毕竟这些年北巴塔哥尼亚一带的经济日趋活跃,陶瓷器、盐、水果、海产品、海兽皮、兽脂、羊毛大量出口,吸引了很多商业、工业资本前来本地投资。尤其是近些年异军突起地羊毛产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而愈发红火,而巴塔哥尼亚作为东岸国内面积最大、条件最好、产量最多的羊毛产地,更是吸引了无数地商人来此采购,所以在这些海边小港口地酒馆饭馆内看见商人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酒很快端上来了,与之一同到来的,还有一盘牛肉、一盘鸵鸟肉和一些昂贵地蔬菜。一名头发乱糟糟地看起来像是地中海人种的男人走了过来,他身上的衣着很破旧,脸色也有些苍白,只见他用很是蹩脚的汉语询问道:“需要雇人吗,先生?我很强壮,曾经为西班牙国王服务过,战斗于南尼德兰、弗朗士孔泰和洛林。伊尼戈您知道吗,我和他打过,不分胜负,真的,那次我真的差点杀了他……”

  跑堂的伙计又端上来一盘烤得金黄地羊肉,孙诚礼仿佛没看到这人咽了一口口水,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黄酒,这才舒服地叹了口气,说道:“怎么?内陆不太平吗?难道官军剿匪不利,以至于印第安匪贼横行?不至于吧,特维尔切人不是已经不成气候了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