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年8月5日,正如过去两年所做的那样,“南铁渔-001”号和另外三艘同型船只准时停靠在了毛林河畔的木质码头边,准备开始卸货。而在离她们不远处的太平洋上,两艘400吨级的护卫炮舰——隶属于第三舰队——正百无聊赖地飘荡在波涛不兴的海面上,等待着四艘渔船(同时也兼做运输船)卸完货后一同返回阿劳坎港。
而在返回阿劳坎港的路上——准确地说是在奇洛埃岛附近海域——这几艘船只还将顺带捕捕鱼,这一带的竹荚鱼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大群洄游的竹荚鱼在此聚集,给了南铁公司的捕鱼船队非常好的机会。他们将捕获的海鱼塞进安装了乙醚冷冻机的冷藏室内,以便能够长期保存,这其实大大增强了渔船的海上逗留时间,变相降低了捕鱼的成本。
当然了,秘鲁方面既然有被外来商品冲击得“死亡”掉的行业,如纺织业、捕鱼业、冶铁业,自然也有获得蓬勃发展的行业,比如粮食种植业、烟草种植业、制糖业、伐木业、酿酒业等等。尤其是烟草种植业和制糖业。无论是烟草种植园还是甘蔗种植园。无疑都是极其消耗地力的。这就对高质量的肥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已经在巴西种植园内广受好评的东岸豆饼,就成了秘鲁种植园主们大力进口的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在豆饼大力出口秘鲁的十多个月以来,由于产能的有限,以及巴西、北美市场(弗吉尼亚和佛罗里达)的巨大需求,经罗洽港向外出口的东岸豆饼价格比起最初来已经暴涨了四成,让国内一干榨油-制饼联合企业集体笑歪了嘴。而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各大农业区大豆播种面积激增,谷物播种面积大降(因为利润太过稀薄),新式榨油机及配套蒸汽机的销售量也引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整个行业呈现出了一种火爆兴旺的态势,几乎成了东岸国内不多的至今仍长盛不衰的行业之一。
将东岸的优势商品如优质农具、肥料甚至培育出来的良种(几代后会退化成普通种子),以极高的利润出售到秘鲁总督区,在打击对方手工产业的同时,也使得对方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廉价的基础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对于降低东岸国内的通货膨胀,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这些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转移到基建行业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而由于秘鲁农产品的出口议价权始终掌握在南铁公司手里,再加上一干已经被“金钱腐蚀了灵魂”的买办商人们的推波助澜。整个秘鲁总督区的谷物、甘蔗、烟草乃至棉花种植业的定价权基本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殖民地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国际市场(其实就是东岸市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出口市场)上价格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可能会是这些种植园主乃至自耕农们的噩梦。
他们为了渡过难关,往往不得不勉力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但这往往给他们造成了更大的灾难——贪婪的买办商人和冷酷无情的南铁公司会趁机压低收购价格,肆意盘剥他们的劳动血汗结晶,结果就是生产越多的商品越贫穷,越贫穷越要生产更多的商品,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难以自拔,陷入债务陷阱,被那些掌握了他们命运的买办商人们所控制。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东岸海军舰船在加勒比海的频繁活动。这些整日里到处进行私掠活动的船只极大打击了与东岸资本产生竞争关系的法国资本、英国资本、荷兰资本乃至意大利资本,使得这些国家商人对秘鲁农产品的收购量大减。此外,东岸人还施展种种手段,不外乎就是协调利益、分化拉拢,从而使得自己在秘鲁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愈发巩固,垄断特征日益明显,以便攫取超额利润。
最典型的就是热那亚的圣乔治商行,这家在西班牙加的斯港从事了一百多年美洲特产品进口生意的老牌辛迪加企业,最近一两年内已经完全停止了从秘鲁进口烟草、甘蔗、棉花回欧洲售卖的生意,其原因一是无利可图,二是他们找到了更好的赚钱机会——东岸人与他们协调了利益关系,将诸多优质东岸商品的代理权授予了他们,同时也向圣乔治商行敞开了市场,他们可以将意大利生产的优质奶酪、火腿、橄榄油、黄油、葡萄酒、干果等商品出口到东岸及其殖民地——这是一个拥有着几十万人口的市场,且其中消费人群的比例极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