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五百九十八章 奉天府(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百九十八章 奉天府(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雅文小说ddxsku南派三叔
  

  而如此多的富余粮食,自然给粮食深加工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因此,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尤其是前些年草原大战,奉天外调蒙古的粮食很多,这些厂坊的生意很好,一个个都赚了不少银子。冯瑜到任后,奏请朝廷,免了一些当年与东岸人交战时开征的苛捐杂税,这些企业的负担更轻,发展得就更是迅猛了。

  冯瑜作为汉军旗出身的官员,也曾经劝过本地旗人经营一些产业。但这些人多是扶不起的阿斗,宁愿给汉人提供保护伞,坐地收取干股分红,也不愿意搞那些蝇营狗苟的“不太爷们”的活计。当然关外八旗,还没太过堕落,这些人不是每个月游手好闲,月底去厂里、店里露个面领下钱那种,他们还是经常骑马射箭、切磋技艺的,有时候也练练火枪射击,不算特别刻苦,但也绝不能说懈怠。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愿意种地、做生意罢了,既没那个天赋,也没那个心情,让冯瑜大为失望。

  冯大人这些年密切关注国内动态,知道很多省份都在大办新政,并涌现出了很多暴富的商人。毫无疑问,这些暴富者基本都是汉人,给他们提供保护伞的也多是汉官汉将,如名动西北二省的煤炭商人袁宝第就是个中典型。

  这样的态势,让冯瑜很是忧心。他是旗人,祖上当过抚顺额驸李永芳的亲兵,自觉高人一等,对汉官势力的崛起非常警惕。尤其是现在朝廷办了八个镇的新军,除两个镇是旗人子弟组成的外,其余六个镇的总统都是汉人。这次征噶尔丹,历时多年,新军打得又十分出彩,未来继续编练新军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这进一步助涨了汉人武将的势力。如果再联系到如今京城的风气,很多宗室子弟都在学那四书五经,有的人也吟诗作对——虽然在冯瑜看来,那什么“黄狗身上白”之流的打油诗简直狗屁不通——更有人还穿汉人衣裳,那就更不得了了。再发展下去,我大清宗室与汉人通婚,破除满汉大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那么他们这些满员们该如何自处?读书治国不如汉员,工程技术不如洋员,领兵打仗也受到了汉员的冲击,这简直是动摇国本啊!

  其实吧,冯瑜觉得现在朝廷真的有些左右为难了。汉人势力崛起不可阻挡,这是大势,你要么就学学南宋时的金国,主动融入,完颜氏子孙写的诗词文章就不错,要么就干脆继续在制度上打压汉人崛起,像现在这样左不左右不右的其实是最危险的。当然以冯瑜的本意,他更愿意看到朝廷重拾满汉大防,压制汉人势力,不让江山变色。但理智告诉他,这样是不成的!

  如今什么年代了,八旗引以为傲的重甲步兵和骑射双绝的马队在战场上的作用已经大为削弱了。不信?看看与噶尔丹的战斗吧!人家学俄国人的路数,火枪大炮加凶猛无匹的马队,一下子就打得佟国纲招架不住,两万多经验丰富的陕甘绿营及八旗子弟全军覆没。到了后来,扭转局势的还是新军——当然绿营和八旗后来也慢慢适应了,战斗力也上来了——可见如今的世道,旧军已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新军才是未来的方向。但新军的消耗也大得惊人,这需要改变国内的生产体系,提高政府收入,另外新军的战法,人员死伤也很重,需要源源不断的炮灰来填补战损,这是八旗子弟所负担不起的。因此,最好的方式还是学金国那样进行融合,拉拢汉人士绅,如此才能熬过去——现在南有顺逆,北有黄衣贼,大清的压力是很大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