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到长安,千里之遥,五日可达。
若走水路亦可。沿大河逆流,过潼关后入渭水,便可直达长安。
时下大河漕运亦十分便利。唯一难处,便在壶口。
大河航运,古而有之。春秋时便有“泛舟之役”的记载。漕运则兴于先秦。西汉自建都长安,每年皆要将大河流域所征粮谷,运往关中。漕运因而发达。时下,壶口附近,东西龙王辿(chān)便是大河航道最繁华的水旱码头。
船只经行壶口时,由于瀑布落差极大,舟楫难渡。舟船便在壶口龙王辿处泊下,先将船上货物搬上码头,再雇两岸百姓抬船上岸,移到沿山凿出的旱地航道。然后放滚木于船底,用畜力拉船在石岸上行走数里。绕过瀑布,再靠人力将船重新推入水中,方可继续顺流而下。这段旱地航道被称之曰:“旱地行船”。
虽有如此艰难的一段旱地行船,可时下大河漕运量,仍年高达四、五百万石。足见繁忙。
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字,不难理解。可当刘备沿大河边的东方道一路西进,看河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暮时,船火摇曳,宛如流动的万家灯火。不禁徒生出一种超脱文字之外的生活之美。非活在此时的大汉星空下,而不可知,不可见。
虽今汉沦为陪都。可当刘备风尘仆仆抵达长安。仰望这座巨城时,仍深受震撼。
与无郭之都洛阳,气质迥异。这座恢弘的城市,仿佛天空之城。远远望去,城外错落有致的闾里被一道城墙拦腰遮掩。而在极远处的天幕下。恢弘的宫殿却陡然拔升,金碧辉煌,神光万丈。高居在城墙之上。
高贵高贵。以高为贵。
长安,便是两汉审美的起点与巅峰。
路遇长安,岂能过门不入。奈何军情紧急,刘备想了想,还是算了。正欲登车,领兵西去。不料一行人等,已从亭舍疾步而出。
“敢问将军。可是辅汉将军、西域长史、临乡侯当面?”被拦在队列之外的少吏,冲刘备高声疾呼。
“正是。”刘备示意放行。
“拜见君侯。”少吏伏地行礼:“我家大人已在城中备筵,恭请君侯入城一叙。”
“你家大人又是何人?”刘备再问。
“乃现任凉州刺史周公是也。”
原来是凉州刺史,周洪。
只是。凉州刺史为何在京兆尹之长安?
刘备问过。少吏答曰,刺史家在长安,数日前抱恙修养,正巧在城中。
“如此,劳烦少吏前方引路。”命军士就地扎营,刘备轻车简从,随刺史府少吏入城。
刘备之所以知道周洪其人,乃因烈女庞娥。
赵娥,酒泉郡禄福县人。丈夫庞子夏,故又称“庞娥”。夫盛年早逝,赵娥独自抚养其子庞淯。不料她父为同县豪强李寿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染瘟疫病故,仇人李寿与同宗族人庆贺说:“赵家强壮绝尽,只有女弱,何足复仇?”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然十余年不能得。
光和二年(179年)二月,一日清晨,赵娥终与李寿相遇都亭,她奋力挥刀杀死仇敌,割其首级,提到都亭长面前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
时禄福长尹嘉,不忍判罪,便解印辞官,欲与俱亡(一同逃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仇不报,怨气能把人闭死,为父报仇乃我分内之事。但依法论罪,是君子应有的典范。我怎敢贪生怕死,以枉国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