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便是所谓“内诸夏而外夷狄”。
然刘备却以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非但与刘备认知相悖。亦与大汉国策相悖。终汉一朝,蛮人北上,胡人南下,羌人东归。充而化之: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日月所照,皆为汉民。
于是,郭奉孝言:“再有四百年,无分华夷。四海升平,光融天下。郭嘉窃以为,若我大汉做不到,再无人能做到(详见:《四海· 1.146 大而化之》)。”
故蔡邕藏书虽多,蓟王不用。
煌煌天汉,王者之心。必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用于蓟王。便唤作:光融天下。
守护初火,焚尽蛮荒。
还是那句话。不设身处地,活在当下。如何能知汉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切莫以后世经验,反推前朝。
又谓“借古喻今”。国策开放与否,显然与国力相关。今日之中华,可比昔日之大汉否?
言归正传。
一众豪酋所求,蓟王无不应允。
赐清钢良铁,坚兵利甲,以御仇敌。
众豪酋感激不尽。指天为誓,永不复反。
中岛各部,皆有神兵在手。互相掣肘,不敢妄动。于是争相献媚于蓟王,生怕为他部所先。
戏志才之计,成矣。
公孙康、公孙恭二人所建海港,位于澶洲北岛西南大湾入海口。又因此处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被当地部族称为“吕宋”,故取名吕宋港(马尼拉港)。蓟王亲眼所观,当不啻金兰湾中象林港。乃是难得天然良港。
二人确有眼光。
北岛毗舍邪人,性情温顺。善渔猎及农作。只需引入蓟国良种,稻作当可一季数熟。尤其港口背依平原(吕宋平原),雨水丰沛,亦利圩田。
应中岛毗舍邪人所请。蓟王遂命公孙康、公孙恭二人择其一,泛舟南下,择址督造新港。
事有巨细,井然有序。
如何施为,无需蓟王亲临。待安抚一众豪酋,蓟王遂率船队北上。经由南醴、甬东等,中继港。补充消耗,返回泉州港。
蓟王远征万里,为大汉收复失地。功高盖世,已不足以称之。
朝中又起赐加九锡之论。
少帝六百里传书,询问太妃之意。
被母亲婉拒。
言,蓟国千里国土,四百城港,三百子嗣,千万国民。古往今来。得此厚赐,未有如蓟王者。既心满意足,加九锡何用?
少帝将太妃上表,当殿诵读。
百官闻之,无不慨叹。
于是赐加九锡,再次作罢。
少帝亦得心安。
蓟国果是纯臣。恪守臣节,不愿专权。
蓟王上表,请立江表诸港,及象林苑等,诸多条陈,无不应许。固然超出十港,然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蓟王无难事矣。
少帝稳坐大位。待幽冀七国献费抵京。内忧外患,当可一并剪除。
太后深谙商贾之道。料想,开价虽高,却终可商量。
心念至此。环视百官,少帝不由得涣然冰释。
江山终入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