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无限之至尊巫师> 一千七十五章 分析局势(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一千七十五章 分析局势(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起点文学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
  

  所以,赵文睿的估测是25个月左右,再刨去G星第一次收到来自地球的信号,必然也会有不同的意见,经过争论以及必要的准备,才让斥候舰队出发,这个发进前的前置阶段,姑且算是2个月,也就是说他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准备。

  他相信,G星在接收到斥候舰队的反馈信息后,来的也不会太快。主要是因为G星人这次来,就不会是小打小闹,而是大舰队。大舰队的准备工作跟斥候舰队的准备工作,不是一个量级,所以两次的从发信号到舰队到来,总用时上应该差不太多。

  还是两年。

  两年后就会开战,并且多半先要就环球轨道的制轨权进行一轮争夺。

  像地球现代的制空权一样,在初级太空时代,谁拥有了制轨权,谁就是爸爸。光是用火箭发动机从小行星带推陨石过来从高轨道丢质量兵器,就能让重力井中的敌人跪地求饶。

  不过这样对G星人来说,似乎有点麻烦。

  赵文睿的猜想,是G星人先拿下制轨权,然后玩分割包围,它们的那个玻璃幕般的能量力场罩就挺好用,能将区域擂台化,外部插手不能,内里玩牢笼死斗。

  自然是集中优势兵力,选对手的软肋和重要设施,比如纽约那样的金融经济中心,华盛顿那样的政治重新,又或底特律或干脆密歇根州那样的重工业核心,随便罩住哪个,成功拿下,就等于是掏走敌人的一件重要器官,如果两三个战场同时隔绝并成功,那么敌对国基本可以宣告死亡了,剩下的无非是追亡逐北,各个击破的垃圾时间。

  赵文睿觉得G星人的战略方面,大概率会是这么个路数。

  所以很抱歉,不管G星人是冲着什么来的,哪怕是{洛杉矶之战}中可笑的水(各太阳系的行星资源或形成过程后剩余的零散资源中,冰块并不算少)资源,下一战都不会是在蓝海进行,至少不会以蓝海为主。

  所以还指望水面舰队外星舰的,可以歇着了。

  而没有了水面舰,以这个世界人类的科技,其实已经没太多指望。

  战机确实值得一提。

  但从火力平台的角度去评论,战机差了可不是一个量级。

  舰船,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建造的最大的、最有承载量的武器平台。

  而且哪怕只是近地轨道,战机也一定会‘气短’。

  近地轨道的定义一般是2000公里以下,以天朝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A星的轨道设计参数为例,轨道高度是901公里,圆轨道,周期102.86min。

  900公里,著名的高空侦察机黑鸟,飞2万米,相当长时间都困扰天朝,因为太高打不到,甚至没有能飞那么高的高空拦截机。

  2万米不过20公里,900公里是它的45倍!

  当然,卡门线的海拔是100公里,是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下的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分界线。

  要是以此为基础,20世纪60年代,就有X15载人战机以超过6马赫的速度飞出过大气层。

  后来灯塔国又试过让牛掰的大飞机,背着航天飞机,飞到一定高度,然后让航天飞机发力上太空。

  这些个梦想吵吵闹闹了一段时间后,就都偃旗息鼓了,技术不支持,成本和风险高的让人想跳楼,请再发展个几十年才谈这个脑洞。

  就从这些点滴就能看出来,所谓的空天战机,很长时间内都将只是一个梦。

  如果在动力学、燃料学、材料学等方面没有大的突破,那这会一直是个梦。

  重力井就是所有人的大爷,说出不去就出不去。

  火箭是能出去,但那玩意已经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显简单粗暴,难以满足人们日渐细腻的要求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利益。而人类文明,利益是第一推动力。

  人类现阶段推出的相对可行的太空计划,就是先开始原始积累,具体的主要内容就是一边积累太空知识和相关经验,一边用愚公移山的诚意,将工具设施尽可能多的射上太空,从临时空间站到半永久空间站,再到卫星城。

  然后积累深空作业的经验,开启太空冶炼等项目,一边为深空半永久殖民卫星做准备,一边享受太空冶炼等种种新环境下工业体系的成果。

  这样,在发展一段时间后,殖民月球,乃至火星,开发小行星带,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因为太空自循环环境体系基本成熟了,太空工业体系也差不多成熟了,不至于疯狂赔钱,又或风险太大干脆血本无归。

  任何产业,没有足够的利益推动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天使投资也不是傻缺,拿钱给人打水漂,所以只能是这么一步步来,相关行业在人类群体中建立了足够的信誉,让人们看到钱景,才会开始投入。毕竟大宗稳定的投入才是主力,那些带有赌博性质的风投,只能是吵吵热度,却还达不到稳定推进相关产业的程度。

  等到太空工业和深空殖民已经成为人们意识中时髦但也比较寻常的内容时,再稳健发展个100-200年,就进本上进入恒星时代了。

  赵文睿算过,这个发展时间几乎是必须的,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整体比较顺的前提下。

  因为科技发展是一个向深广前进的过程,越来越繁复细化,越来越有深度。人类光是想要接班,也就是后人接着前人的研究继续前进,就需要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以及掌握必要的经验,然后还得花一段时间继承前任的思路脉络,这才算是有了继往开来的可能。

  否则就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思路还没见到结果就报废,各有各有的脑洞,最后都成了不上不下需要靠运气成事的状态,那样是前进不了的。

  只能是一个思路捅到底,证伪,换思路再来,直到发现。

  科技到了后来就是这么个事,就是天才也别指望一代人就能完成,得前仆后继,才能有所得,真的就是海底拾针的难度。

  试问,这样的一个模式,科技进步越推越推不动,听着天天有重大发现,重大发明,实质上却感觉在逐渐停滞,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