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治借机将张铭的党羽全部外放外地,大大小小也有十余名官吏,另外,对于张氏其他官吏也都有些调任,看似平调,其实也是贬,这就是古代最为著名的连坐之罪。
但是在这一点上,李治这个度还是拿捏的非常好,他只是打击张铭的势力,没有去动长孙无忌的势力,还是留有余地的。
但是话说回来,张铭的势力其实就是长孙无忌的势力,打击张铭,就等于打击长孙无忌,只是打击力度非常小,没有动摇长孙无忌的根本。
而且群臣也知道,此次长孙无忌失败,只因顾全大局,而选择妥协,另外,很多大臣都猜测这可能是李治在背后动的手脚,这不是实力的对抗,而是玩阴的,运气成分居多,对于长孙无忌的势力,还是没有人敢质疑。
长孙无忌心里也有准备,因为他知道是不可避免的,他前面拼命保护张铭,不只是为了保护张铭个人,而是为了保护张铭的这个势力,但是现在失败了,张铭的势力必定会遭受到打击。
但不管怎么样,在去年第一回合失败之后,李治也总算是扳回一城来,心里非常开心,他准备再接再厉,巩固自己这一次胜利的成果,在宣判完毕后,他又一脸遗憾道:“此案牵扯到御史台的四名御史。而凶手就是御史大夫。实在是令人感到震惊,这也是自我朝建国以来,御史台第一回遭受到如此大的打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御史台肩负着左肃政台和京官、军队的监察事务,以及外地政务的要职,是一日也不可缺的。但是御史大夫人选必须要慎重你考虑,故此朕建议先选出新得御史中丞,然后在慢慢挑选御史大夫,不知各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
群臣沉默。
长孙无忌一派自然没脸再举荐了,而中间派也明白,李治对于御史台是势在必得,若非得到李治的首肯,他肯定不会答应的,说出来也只是自取其辱。
李治非常满意的这个效果。道:“既然各位爱卿没有好的人选,朕心中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说着他目光望向一人,道:“这人就是韩艺。此案能够这么快的查破,全凭韩艺日以继夜的努力,他可谓是居功厥伟,而且他在审案的过程中。采用了一套新的审问方法。朕看过之后,觉得非常可行,也与大理寺卿商谈过,认为这一套方法更为简便和规范,也可以缩减的审案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多名犯人的审问,朕也准备将这一套方法应用在今后的审案过程中。
由此可见,韩艺在这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而且他本也是监察御史。朕希望能够可以破格提拔他为御史中丞。”
他前面一直没有论功行赏,就是为了在竞争御史中丞这个职位上,给予韩艺极大的肯定。
不少大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李治是打算提拔韩艺为御史中丞,心里暗道,这一招忒也狡猾了,李治也知道提拔韩艺为御史大夫,这肯定不现实,光大夫二字,韩艺可就担不起,资历太浅了,于是他就学着长孙无忌,先提拔韩艺为御史中丞,将权力握在手里,因为他可以不选御史大夫,只要没有御史大夫,那么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一把手。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李治话音刚落,一人就站了出来,此人正是韦休,也就是韦方的二伯,如今在弘文馆就职。他道:“韩艺不过才刚到弱冠之际,他何德何能,能当这御史中丞。”
出口就不留情,那日在训练营被韩艺羞辱的这么惨,他至今都还怀恨在心。
又有一人站出来道:“韦学士言之有理,自古以来,御史中丞皆是德高望重之辈担任,韩艺年纪太小,而且出身贫寒,怎么能够担任这御史中丞。”
李治道:“这事发生的这么突然,御史台人才匮乏,当然是事急从权,韩艺虽然年龄较小,但是能力超群,朕认为可以破格提拔。”
谏议大夫萧钧站了出来,道:“陛下,韩艺在民安局还担任着皇家特派使,如今又担任御史中丞,这极为不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