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要将两市逼入绝境,迫使朝廷出面,趁机提出他包装过的神圣君子契约,利用贵族自命不凡的优越性,来诱使他们答应下来。
这三步他都做到了。
他的最终目的不是要颠覆两市,也不是要赚取更多的钱财,而主导市场也变成了其次,主要是求一纸法令,没有契约法的市场,过于脆弱了,不管出于庶族的角度,还是出于商人的角度,他都需要这一道契约法。
但是对于这些大臣们呢?
这一点,韩艺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果说他认为这是很难通过的话,那么他不会提起,他既然为此努力了,就证明他还是有非常大的把握。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因为就目前而言,唐朝是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百姓、庶族、贵族、都是自给自足,他们不需要交易,因此他们不常用到契约,这跟他们没有太多的关系,就不会伤害到他们的地位,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远见。
其二,他们渴望的是推崇儒学,这是因为唐朝是一个多元化国家,佛教已经隐隐超过了儒教,君子之道就儒学里面的内容,那么他们当然会赞成。
其三,庶族比他们更加需要用到契约,因为庶族跟百姓常有来往,契约反倒是约束了庶族,何乐而不为。
在这一刻,长孙无忌终于明白韩艺为什么这么能说故事了。而他之所以有些犹豫,倒不是因为他觉得这冲击了贵族的地位,因为他已经凌驾于贵族之上,他是权力的代表,所以他感觉不到。他主要考虑的这个契约法有利于国家,还是有害于国家,他毕竟太尉,而且修订了《永徽律》,在面对律法的时候,他考虑的比较多。
然而,在李治看来,这个君子契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臣民一些不好的行为,于国于己都非常有利,点点头道:“朕以为韩艺说得非常有道理。”
长孙无忌一看李治表态了,暗自寻思,如果他反对的话,肯定又会刺激李治那敏感的神经,待会又拿武昭仪来说事了,这真的犯不着,而且他觉得可以试试,于是道:“陛下圣明。”
李治见长孙无忌这么给面子,心里有些开心,思忖片刻,道:“不过我大唐对于律法一直都非常严谨,要慎重考虑。太尉深通律法,曾参与修订了《贞观律》和《永徽律》,此事就交由太尉去修订吧,另外,这是韩艺提出来的,韩艺你就在一旁协助太尉。”
长孙无忌道:“老臣定当竭尽全力。”
韩艺突然道:“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更比太尉好的人选!”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用一种惊讶的目光看着韩艺。
皇帝都点名长孙无忌了,你要求换人,这真的不能用勇敢来形容韩艺了。而且你这么一说,试问这个活,谁还敢接啊。
长孙无忌也有些不开心,虽说是自己人,但是你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来挑战我的权威。
李治也傻了,他都不敢这么说啊,哦了一声,“这世上还有比太尉更加合适的人?”
摆明就是警告韩艺。
韩艺一脸懵懂道:“陛下,还真有一人。”
站在后面的李义府,对韩艺佩服的五服投地,这是在挑战长孙无忌的权威呀,只能说,你是哥哥,但我们不熟。
李治担忧的瞥了眼长孙无忌,见他沉着脸,心里也莫名的紧张,但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披头道:“不知此人是谁?”
“长孙延。”
韩艺说道。
“长孙延?”
李治一愣,不禁又看了眼长孙无忌,可见长孙无忌也是一脸茫然。问道:“此话怎讲?”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