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老狐狸,出手还真是快啊!韩艺暗自嘀咕一句,对于长孙无忌的实力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很明显,长孙无忌暗中派人告诉了张铭如何应答,但是前面李治已经将这里封锁了,在这种情况,长孙无忌都能传信进来,这是一种怎样的实力,道:“既然如此,那我也没有什么好问的了,不过你也放心,我不会对你滥用私刑,因为现在的证据已经足够将你定罪了。将他押下去吧。”
快!
这一次审问未免也太快了!
这可能已经破纪录了。
张睿册惊讶道:“这---这就审完呢?”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张少卿认为还有什么该问的吗?如今认证物证都指向张铭就是凶手,而张铭的供词又没有任何说服力,他找不出任何证据来证实自己说过的话,我不觉得还应该在这事上浪费朝廷的人力和物力。当然,如果要继续审下去的话,恐怕就要对张铭动用刑法了。”
其实韩艺知道,这不是最终审问,他也得保留一些,先拿着这些去逼长孙无忌出手,万一真的要再审,他还能拿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
张睿册一听,哪里还敢做声,因为韩艺说得也没错,一般案件审问到这一步,就可以动用刑具来让罪犯认罪了。而且他们也都习惯了,韩艺做事,从来就是特立独行,完全不按常理来办。
迅速结案之后,韩艺、卢师卦、郑善行、王玄道四人立刻赶去了皇宫。
在路上,王玄道就道:“看来国舅公终于打算出手了。”他的嗅觉可也是非常敏感的。
韩艺点点头道:“明日的早朝肯定非常精彩,但如果连国舅公都无法帮助张铭脱罪,那我们更加不用说了。”
说着他瞧了眼卢师卦。
......
来到皇宫,韩艺将供词呈上,其实与第一份供词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这已经足够了,至少张铭没有举出能够证明自己供词的证据来,他只是一味的喊冤,对于这种犯人,要么动用刑具,让他认罪,要么就直接定罪,现在张铭的犯案动机有了,人证也有,物证也有了,再加上霍夫人她们的渲染,以及蒋夫人的一番供词,已经足以将张铭定罪。
在第二日早朝上,李治就准备将张铭定罪。
但是过程并非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刚一开口,就遭遇到了几乎所有的满朝文武的反对,当然,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举荐过张铭的中枢大臣都是三缄其口,站在原地闭目养神,而那些大臣们反对的理由,并非是从案件的本身出发,因为他们手中都没有证据能够为张铭翻案,他们而是说此案事关重大,牵扯朝中数名官员,必须要慎重处理,决不能轻易结案。
他们还拿出律法的精神来当说辞,因为唐朝是非常重视律法的国家,其实这从隋朝就已经开始了,到了初唐体现的最为明显,唐朝的律法是提倡又是慎刑,少刑,不能轻易判决,尤其是死刑,必须再三审核,才能判决的,哪怕是做做样子,李世民在的时候,就要好几次他亲批的死刑,都被大臣给挡了回来,而且此案这么严重,就算证据确凿,你也得拖一下,要是这么快就判决了,会让人觉得过于草率,失去了咱们大唐的律法精神。
凭的就是人多,一致要求李治再此审查,收罗更多的证据。
韩艺是在场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人谈及这个案件的本身,也没有人说张铭是无辜的,大家说的都是什么律法精神,维护朝廷声誉,又什么事关重大,这东西永远都争不出一个对错的,当政治利益趋于律法之上时,很多问题就争论不清了。
什么叫做权倾朝野!
这就是权倾朝野。
长孙无忌一语不发,也让李治无可奈何,面对群臣的反对,李治没有抵抗多久,就选择了妥协。
因为你不妥协也没有办法,李治的任何指示,那必须通过三省审核、起草、执行,才能生效,不是说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大臣都反对,李治这一道谕令也批不下来。
PS: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求打赏。。。。。(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