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了,整个南京都被埋在了雪里。
今年的雪格外大,陈鸣早在冬至前后听北京钦天监报——今冬可能北疆有大雪时就已经调拨了足够的米粮北上,托今年南洋、安南和暹罗都大丰收的福,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米粮了。保守估计,各地粮仓的粮食存量足够全国百姓放开肚皮吃上三四个月的。
这是陈鼎算出来的,以一天人均两斤大米的量来定,非常粗陋的一个数字。但他围绕着这个数字做了一篇挺不小的文章——主体意思是粮库储备米粮数量太多了。
县一级的粮站完全没必要保持这么大的粮食储备。
如此大的粮食储备量,每年流入市场的粮米【陈粮处理】都能很大程度上冲击市场粮食价格,近段时间中,粮食价格始终上扬,但粮价的波动也越来越多,跟这地方粮库陈粮处理量有直接的关系。
陈鸣还在派人调查中。
除了调拨北上的米粮,东北、西北以及内蒙、咁肃地方的粮库都有一番不小的调动。这些地方的粮食部门就都要时刻准备着迎击雪灾。
陈鸣传令地方,一旦发生灾害,地方政府务必要处理还受灾百姓的安置、生活和灾后重建工作。
虽然现在已经不比原来,那时候很多人家,包括城里的居民,都家无隔夜粮。一旦遇到像雪灾这种恶劣天气,长久没有工做,家里就无米下锅,全家饿死都是常见的事儿。
无论明清,一到了冬天或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些善良人家,或者是故意邀买名声的人家,就会在城内外各处搭棚子收留难民,设粥铺救济难民。
这种情况下,就给了不少地痞无赖可乘之机,而于天下间做奸犯科的人自然就多了。
因为谁也不愿意被活活饿死不是?
现在中国民间百姓们的生计好了许多,但是再富裕的地方,也有贫困户。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呢。
陈鸣让底下人最好准备,一面是为了安抚百姓,收揽民心;另一方面也是让地方趁机统计一下贫困人口,让官员们感受一下贫困户的麻烦,等到来年找人手去南洋、北美、缅甸移民的时候,地方上都能多多报上来人口。
而且中国往前数上千百年,历朝历代的赈灾,都是只给粥和药,不会把衣服算在里头。陈汉现在又加上了这一项。李小妹对此还是很上心的,对于慈善账目管的更是严格,谁要是敢伸手动了里头的钱,李小妹绝对会要人脑袋。
因为她很清楚,这‘慈善’是皇帝给她邀买名声的,那好处可不仅仅让她自己的后位变得稳固不可动摇,更让她的宝贝儿子也大为受益。
为母则强,地位到了李小妹这个份上,她能求的还有什么啊?自然就是宝贝儿子的太子之位了。让儿子继承大统才是一个皇后最高的追求。
而且她也终归是隔三差五跟着老太太拜佛的人,做善事是替她和孩子们积福,菩萨有灵,也会保佑你们的。这事儿谁敢伸手,谁就是坏她的根基,坏她儿子的前程,那就是在找死!
等到江南之地也下起了大雪,南京城里当然也被粥棚被搭建起来,短短三五日,积雪都到了小腿肚,这大雪惊的陈鸣自个都在皇宫里都坐不住了,趁着宫里没事,陈鸣带着皇后亲自去了一趟宫外。
马车朴实无华,不管是木材还是雕工上,那都是一般般,结实的是里头钢片棉甲板,根本不惧怕枪弹射击。
外头模样朴质的马车内,装点得非同一般,陈鸣夫妻两个打扮不一,陈鸣只是穿着冬装,看起来很单薄的样子,但没人知道看起来单薄的外衣里头趁着还有一层柔软的鹿皮。以陈鸣的体格,冬天穿这么厚,已经可以了。
而坐在她身边的李小妹呢,当然不会穿着皇后袍服,但一身的紫色貂裘大衣,被人瞅到了,肯定不会以为这辆普通马车就真的普通。
马车里还生着炭火,闻不到半丝儿烟气。
透过窗户,夫妻俩看着粥棚前排起的队伍,让陈鸣欣慰的是,这处粥棚外排队的队伍并不是很长,而前来喝粥的人也不是满脸菜色,甚至穿的衣服都是比较正常的,只是年纪大的人好像居多,当然也能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
“老爷、夫人,这里头很多都是附近人家。并不是真的吃不上饭了,而是不想开火了。”
“您看那边,那里堆得瓜菜蔬果,还有干货、杂货,就是这些人带来的。”
刘武出去打探了一通,一脸古怪的跑回来道。竟然还有这种人,也是奇怪了。是剩那几块煤钱,还是在怀念往昔艰苦岁月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