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地来到这儿的移民,不经过三五年的煎熬,冬季里真的是一步都不想迈出村落。这儿的冬天,真的是猫冬。居民们但凡外出,都必然穿的跟狗熊一样厚厚。
外东北森林资源丰富,伐木场那是遍地都是,还有采石场,或者是搂到了煤矿啥的,这些矿场的主力军都是俄军战俘和八旗劳改犯。同时呢,这些地方即便是冬天里也不会停止。
欧洲的老毛子应该是很熟悉在冬季里干活的,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差不多也是如此。他们在其他季节要为自己的农田忙活、要为自己的牲畜准备过冬的干草,因此他们只有冬天才能有时间出来赚一些现金收入,渠道主要就是采矿——西伯利亚有很多的金矿,还有伐木业、捕猎和鞣制皮革,也便于在开春后有足够的现金缴纳给如狼似虎的税务官们。
这其中很多是户外工作,即便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依然要干活。原时空位面,就有不少被流放的俄罗斯文学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通过文学作品讲述了俄国农奴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艰难开拓史。
当然了,这一‘生活规律’也早早的被内地的移民和少许原住民们所学习。
就比如临海的港口,比如说海参崴,很多的人都在抓紧时间用碱开始鞣制皮革。皮革主要是野羊皮,间或夹杂着少量的虎皮、貂皮、狐狸皮、狼皮、熊皮、鹿皮等名贵皮毛。
这些人就是在为皮毛公司所工作的。
俄国人被从东西伯利亚清除了,这儿的皮毛资源就全成了中国的了。虽然中国的‘猎人部队’在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维持着了某个数据线上,但很显然,一二十年的发展,却在外东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线有猎人打猎,第二线就有皮毛野货收购站,从收购站运出来的皮毛就被送到了下方的附属企业进行急加工,然后鞣制好的皮毛就直接送到皮毛公司的销售部。
其中质量极佳的皮毛被着重挑选出来,其余的皮毛就大批量的进入市场了。
说真的,现在活跃在外东北的皮毛公司,相当一部分公司自己就搞了一个服饰公司,剩下的那部分也都是跟国内的成衣企业有着亲密的合作。
像最开始的时候,纯粹是买皮毛,那效益被剥削的太多了。
如今向皮毛公司的收货站出售各种皮毛、腌肉、兽脂,还有野山货,已经成了外东北地区居民在冬季里的一项重要收入了。皮毛公司的大爷们将锋利剥皮刀、火枪火药、箭矢、药品、盐巴和纯碱赊销给当地的居民,尤其是有着打猎传统的达斡尔人、鄂伦春人和布里亚特人,然后让他们用鞣制好的皮革、腌好的咸肉以及动物脂肪、野山货来抵账。若是出售的货物还有盈余,那么皮毛公司人还会强烈建议他们购买一些皮/棉鞋、皮/棉衣、烈酒、烟丝、蔗糖之类的小玩意儿,尽可能的回收他们手头的剩余现金。
当然了,你若想要快速致富,为皮毛公司‘当兵打仗’绝对是不二选择。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