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最早的出现“侠士”这个词的时候,当是战国策或者史记中刺客列传的记载,那时候的侠士,图穷匕见刺秦者,一剑屠几十门客杀韩相后毁脸自尽者。
后来的侠,当街斗狠,挖大腿之肉下酒者,唐朝诗文中长安城里,面对巡防武侯拔剑火并者。
再后来呢?
还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呢?
倒也不知这个“侠”字到底该如何解释,这些人又应该如何归类。
徐杰站在夜空之下,满目残垣断壁,低头看着血泊之中的那个苍髯之人,想起了许多。
想起了此人昔日的威势,十万铁骑在后,一剑压服百万之民,面对世间顶尖的高手,一剑而去,胜了无数,也有失败的时候。
但是这个人,依旧顶天立地,依旧重情重义。古之君子,不外如是。
小人死了,便也就死了。君子死了,徐杰又无数的唏嘘,特别是这个君子还死在自己手中。
冥冥中,徐杰把拓跋浩与欧阳正归到了一类人中。
虽然两人身份不同,虽然两人一个拿剑一个拿笔,虽然两人区别极大,大到几乎难以拿来比较。但是这两个人,似乎就是一类人。
低头的徐杰,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个世界,这一类人太少太少,死一个,就真的少一个。
拓跋浩死亡的过程,并不痛苦,尊严犹在。
徐杰把刀插在地上,叹息一声,抬头看了看不那么明亮的月亮,慢慢转身,走得几步,与上前而来的方兴耳语几句。
卫九已然赶到,看了看场面,轻声问了一语:“太师,是何人?”
徐杰摇摇头:“不必管他是何人了,你回去吧。”
卫九点点头,再看一眼地上的尸首,转身而去。
夜里,皇城。
夏文似也一夜未眠,坐在书房之内,灯火昏暗,面色颇有不安。
许久之后,夏文忽然问了一语:“老九,你可知道今夜发生了何事?”
黑暗之中的卫九走了出来,答道:“陛下,臣去了一趟,太师遇刺。”
夏文点点头,沉默了片刻,又问:“太师可有大碍?”
“无碍。刺客已死。”
夏文再问:“你可知刺客的身份?”
卫九答道:“陛下,太师叫我不必管刺客身份,陛下当真想知晓吗?”
夏文点点头。
卫九答道:“拓跋浩。”
夏文又问:“你如何知道是拓跋浩?”
卫九不答。
夏文沉默着,许久,然后摆摆手示意卫九退下。
卫九转身欲退,忽然停住了身形,问了一语:“陛下是否早知此事?”
卫九本是一个少言寡语之人,从来不会主动说什么话语,更不会主动开口问皇帝话语,今日这一问,极为反常。
夏文转头看向卫九,面色一沉,答道:“朕岂能早知此事。”
卫九点头,又道:“陛下万不可做这般仇者快亲者痛之事。”
“朕不知!”夏文语气忽然带有怒气。
卫九不再多言,没入了黑暗之中。
翌日,天色未明。
城门都未开。
方兴带着几百甲士直扑李直府邸。
军汉如狼似虎敲打大门,大门却迟迟未开。
正当方兴准备用重物撞门之时,大门方才慢慢打开,门内涌出几十手持兵刃的门客,李直也在这些门客的簇拥中走了出来,扫视一番门外众多军汉之后,开口问道:“你们是哪里的军将?岂敢到老夫这里撒野!”
方兴并未急着答话,而是抬眼往门内张望,见得门内车马几辆,还有许多小厮忙前忙后装载着东西,方才开口问道:“李侍郎是准备离京了?”
李直一拂袖,说道:“哪里还有什么李侍郎,没了官职,在这京城里待着还有什么意思,归乡养老了。”
方兴笑道:“哦?李侍郎今日怕是走不了,随我往缉事厂走一趟吧。杜都督恭候大驾多时了。”
“老夫上不犯国法,下不曾为非作歹,缉事厂是凭着什么拿人?可有大理寺批文?可有御史台奏折?可有刑部公文?”李直微微有些发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