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猛看着海面皱眉道:“有人在‘敲鼓’么?”
他说的‘敲鼓’并不是真的敲鼓,而是一种捕捞石首鱼的办法:叫做‘音响集鱼法’。
因为大多数石首鱼都能利用鱼鳔发出类似于敲鼓的声音,所以在繁殖季节鱼群会聚集到一起发出这种声音求偶。古时候人们想要捕捞石首鱼,就拼命地敲打船帮,就可以引来石首鱼群。
当年华夏沿岸最多的渔业资源就是各种石首鱼,毕竟这鱼肉鲜美,鱼刺又少,鱼鳔又有药用价值,所以是华夏人最喜欢的鱼类。当年像带鱼都叫做‘刺鱼’,是没人愿意吃的‘劣鱼’。现在石首鱼都价格不菲,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感谢’宝岛同胞。
都说这些鱼是因为过量捕捞导致现在数量稀少。这话是没错的,但是并不是大陆这边过量捕捞,准确的说,等到大陆渔民过量捕捞的时候,这鱼已经没多少了。
而鱼都到哪里去了呢?被宝岛同胞带走了。
由于石首鱼有用声音聚群的特性,所以当年宝岛渔民发明了‘音响集鱼法’,利用水下发声监听装置把聚集产卵的石首鱼一网打尽,当时宝岛有几百艘渔船专门从事这样的捕鱼方法,每天被捕捞的石首鱼超过两千吨!
等到大陆这边学会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渔业资源已经开始枯竭了。那个年代可没有保护资源一说,人们都吃不饱肚子了。
因为太容易捕捞了,所以各种石首鱼就是七分钱一斤的‘爱国鱼’,那时候还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的,要限量供应凭票购,那个年代,捕捞多少鱼上来也不够人吃的!
用这样的捕捞方式什么鱼也剩不下!曾经海边随处可见的石首鱼濒临绝种,野生资源见都见不到了,随便一条三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都能卖到五位数;黄唇鱼和毛鲿更是能卖到六七位数!
当然,也要感谢他们,萧鹏的渔场才能赚这么多钱------千里岩的拳头产品,就是各种野生石首鱼,现在是大黄鱼,等到过段时间毛鲿和黄唇鱼上市,那肯定是赚的更多了。
不知道多少人对千里岩渔场的石首鱼资源垂涎三尺,但是这里不但是渔场,还是军管区,所以谁也不敢来这里。不然到这里采用‘音响集鱼法’,那是分分钟发家致富了。
曾经很多人也想来盗鱼,就是采用‘音响集鱼法’,这是捕捞石首鱼最有效的方法,结果没想到的是,千里岩防盗手段太牛了!又是雷达又是无-人-机的,关键是抓了之后直接按照盗窃罪入刑,千里岩的鱼又值钱,随便就是‘情节严重’,收入好点就是‘情节非常严重’,那是最起码三年起步的。现在千里岩渔场国内谁敢去盗鱼?
但是就算是‘打鼓’也集不来这么大范围的鱼吧?萧鹏看了看千里岩周围的鱼群,起码方圆五十海里的鱼都给引过来了吧?这特么的什么样的‘音响集鱼法’能引来这么大范围的鱼?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