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和朋友一起写过一个关于刘备的简述,比较完整,赤血稍加修改拿来用啦,朋友不要在意哈。今天先谈谈刘备历史形象。
刘备形象的历史记载,主要集中在西晋陈寿所著、刘宋裴松之做注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此外《三国志》中刘备的朋党、对手、旁人的传记都有体现,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有部分记载。关于三国时期地理情况的记载,可以参考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汉起的战争地理主要以此书和卫星地图为参照),官职等方面可以参考《后汉书》的表章。
一、贩履织席的创业起点
第一,刘备出生不高。《三国志》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刘备是根正苗红的汉中山靖王之后,祖父是兖州东郡范县的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副较大县的县高官,父亲也在州郡当了官,家庭条件还算相当好。但刘备几岁时,祖父父亲皆已去世,家道中落,以至于只能与与母亲织草席、做鞋子,贩鞋子和席子为生(“贩履织席”此处是互文见义)。也就是说刘备祖父、父亲虽然当过官,但多半是清官,去世时没有留下足够的田地和财产,以至于家道中落后,孤儿寡母,通过自身劳动赚钱,经济地位已经下降到普通手工业者。
第二,刘备家族不繁。刘备的先祖刘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因为酎金失去了爵位。类似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到东汉末年已经不可胜数,至少有数万人,所以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大部分时间并不能给他帮助。此外,除了叔父刘元起资助刘备读书之外,家族没有给刘备什么帮衬;与之相比,曹操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支持帮助,袁绍、袁术四世三公,党羽遍布天下,可以说对比鲜明。
二、以人为本的治政理念
《三国志》记载,刘备曾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这可能是“以人为本”最早的出处,道出了千古建功立业的基础,不论是施仁政行仁义、重视人才,都可以归纳这句名言中。
首先,刘备施仁政、得人心。《魏书》记载刘备为平原令,代理平原相时,当时地方食物匮乏、地方混乱、盗匪四起、民不聊生,刘备却能“御寇难,内丰财施”,对士人做到“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以至于“众多归焉”。《三国志》记载了一个更极端的例子“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刺客竟然因为刘备的仁义,不忍心刺杀,还将事情坦白,可见刘备“其得人心如此”。
第二,刘备行仁义、不屠杀。曹操官渡破袁绍,坑杀降卒7万。袁绍死后,曹操通过数年的战争,将袁绍三个儿子全部杀死,曹操甚至为了将袁尚、袁熙斩草除根带兵出塞奔袭乌桓。刘备攻下成都后,不但没有为难刘璋和他的两个儿子,反而返还他的全部财产,并送往荆州好生供养(刘璋是荆州江夏竟陵人),结果后来东吴占荆州,把刘璋作为政治武器攻击刘备。曹操围城,若不投降的,攻破城池则屡次屠城,有记载的屠城约有10次;而刘备一生中从未屠过城,攻打刘璋时,王连为梓潼令,闭城不降,刘备却“义之,不强逼”,平定成都后,任命王连为什邡令。
第三,刘备得人心、得人才。人才二字,人是基础,才是拔尖,有了一定数量的人为基础,才能选拔出足够的兵、工、将、士。所以得人才者,要得人心;得人心者,得人才。例如曹操南下,刘备携民南逃,有人劝他放弃百姓,刘备说出“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振聋发聩。虽然之后被曹操的精骑击败,辎重、士民都被曹操所夺,但刘备因此得了荆州人心。赤壁之战后,包括庞统等荆州之士纷纷投靠,荆州士人成为了刘备集团的重要基础,蜀汉建立后,四任丞相,诸葛亮、蒋琬、费祎3任都来自荆州士人(诸葛亮虽然是徐州人,但其叔诸葛玄曾在刘表手下,诸葛亮妻子是荆州人,也看做荆州士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