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随着信号旗再度摇动,只见一名士兵从箱孑里拿出一发炮弹,从炮口塞入炮管中,另一名蹲在炮左边的士兵击发底火,只听“轰轰轰” 三声响,三门火炮口冒出浓烟,而在远方的靶标区立刻腾起三股浓烟,不过明显是两近一远,两门较细的火炮的轰击距离大约在3-4公里,而粗的一门,大约打到5-6公里。
而操作这三门火炮的士兵还沒有停手,继续从炮口填入炮弹,然后发射,三门火炮都一口气打出了十发炮弹,虽然瓦徳西这一次没有掐表,但凭感觉应该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秦铮笑道:“这个叫做迫击炮,口径从60毫米口径至120毫米口径不等,射程从1000米到7000不等,一般来说60-80毫米口径为排连级支援火力,而100-120毫米口径则是营级支援火力,按照我们的编制,一个迫击炮班有八名士兵,不过一般来说,因为这种火炮可以拆卸拼装,因此3-5名士兵就可以携带一门迫击炮跟随陆军进行移动作战。虽然威力有所欠缺,但却胜在轻便灵活,携带方便,而且弹道是曲射,只要不是堡垒一类的防御工事,像一般的战壕、掩体都可直接跃过。”
瓦德西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秦铮的意思,这种迫击炮简直就是为“崇尚进攻原则” 量身订制的武器,因为这种迫击炮的机动能力比法国1897式75毫米速射野战炮还要强得多,甚致可以给每个陆军班都配一门这样的迫击炮,这样在不影响陆军的机动能力的情况下,将极大的加强德国陆军的火力。
这时,使用迫击炮的士兵己经退到迫击炮的后面站好,而又上来三组士兵,这一次每组也有三个人,一个士兵拎着的是一支比一般步枪明显大一些的枪支,一个士兵则拎着一个箱孑,还有一名士兵拿着东西因为太远看不清。
这三组士兵来到迫击炮前,拎枪和箱子的士兵分在左右,另一名士兵则将手里的东西在地上支起来,众人这才看清楚,原来这也是一个三角架,然后将枪架在三角架上,而另一名士兵则从箱子里抽出子弹链,装在枪上,这时众人也都明白了,原来这是三挺机枪。
瓦德西像左右看了看,其他的徳国人脸上都显出不解的神情,因此机枪在这个时代并不算什么新式的武器了,德国陆军就装配了大量的马克沁机枪,而法国则是装配的哈乞开斯机枪,这也是这个时代两型最著名的机枪。不过海外华人展示的前两件武器,由其是迫击炮,给瓦徳西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因此海外华人展示的第三件武器不可能是平平无奇的东西,因此瓦德西还是耐着性子,看看海外华人的第三件武器到底有什么新奇之外。
而在训练场上,士兵架好了机枪之后,立刻一起开火射击,喷出三道火舌,不过在德国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因为他们都见惯了机枪射击的枪林弹雨。
但三挺机枪射击了大约30秒之后,都等了下来,只见操作机枪射击的士兵从机枪坐椅上站了起来,并将机枪从三角架上端起,拿弹药箱的士兵也站起身,拎着弹药箱,两名士兵并排前进,一边走一边继续开火射击,一直向前走出了5、60米的距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