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乱(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乱(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17k小说网南派三叔81中文网
  

  从两处驻防军的职务、人数也能看出区别来,德州八旗驻军的最高官员是城守尉,正三品,驻军人数553人;而青州八旗驻军的最高官员是副都统,正二品,驻军人数1830人,其中的差别是相当大的。

  地方八旗驻军是带家属奴仆的,有专门的满城居住,按清廷制度,旗人专事从军作战,并按月发放月饷季米,出征时还另有行粮,这也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 不准擅自离城,不准经营工商业,不准与外族通婚。青州八旗驻军设立时,军民家属人等约15000余人,经过了上百年的繁衍生息,现在己经超过了10万,编制扩大到3000余人,但实际只有1000余人。

  虽然在太平天国之后,汉族士大夫阶层崛起,满族在中国,由其是在地方上的权力逐渐失势,但现在毕竟还是清廷统治,因此满人在各地依然还有不小的权势。而且尽管有不少八旗子弟荒废了学业家产,但毕竞是250余年的积累,仍然出现了一批地方权贵,再加上又有政治特权,因此满人在地方上,由其是在驻军地的一带地区,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而只要是地方上的满人不闹大的事情,不干涉地方官员施政,地方官员一般也不会去管满人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地方,双方都达成一种微妙而默契的平默。

  而且虽然这时八旗军己经腐化堕落,但也有少数例外,青州八旗驻军就是一个例外,因为山东地区自古民风悍勇,甴其以青州一带居民犹为凶悍,三国时期,曹操从青州黄巾军中选拔身强体健者,编成青州军,为自己东征西战,开疆扩土,最终统一北方,成就一番大业。从那时起,青州军的凶悍之名就传开了,因此青州八旗驻军多少也受到一些影响,到清末的时候,成为八旗军中为数不少的还保持着一些血性的军队。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从青州驻军中调军400余人,调防镇江,与进攻的英军展开激战,虽然几经血战,最终力不能支,失守镇江,但这次战斗中,青州兵阵亡65人,重伤70余人,另外还有轻伤和失踪百余人。而英军也阵亡37人,伤127人,还有3人失踪,这是鸦片战争以来英军损失较大的一次。而在战后英军也承认,如果在中国都遭到同样的抵抗,我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次年,镇江人民为了纪念死难将士,在镇江城西门建《青州驻防忠烈祠》,立《忠烈碑》。

  随后青州旗兵多次担负作战任务,既镇压过太平军、捻军等农民起义,虽然不及湘军、淮军那么战功显赫,但总算是一支还能战的八旗军。因此在清廷编练新军的同时,也不忘了这支八旗驻军,给他们更换了武器装配,算是颇为厚望。袁世凯主政山东的时间,镇压山东地区的义和团,青州旗兵也出力甚多。

  现任的青州驻防副都统叫文瑞,姓钮祜禄氏,满洲镶红旗人,世袭男爵。这个人虽然满人,但思想到并不守旧,虽然旗人享受着清廷的优厚条件,但清朝中后期以来,旗人的生计已经日益严峻起。因为人口日益繁衍,而又不能从事工农商贾。再加上八旗子弟腐化堕落,当兵也不容易,一家数代当不上兵或吃不上钱粮的,也极为普遍。何况就算当上兵,所得的粮饷也未必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口,而且粮饷还在不断打折,因此虽然有一部份满人积攒了一些家业,但大多数满人的生活还是十分困苦,当然和汉人比起来,还算是要好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