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国的各大报纸也都纷纷发表文章,呼吁华东接受清廷的建议,举行和谈,和平解决、避免战争等等,当然有些报纸还不怀好意的发表社评认为,华东一向倚仗武力欺人,穷兵黩武,不会接受和平建议;不过也有报纸站在中立的立场认为,华东一向以维护中华利益而著称,因此是有可能接受清廷的和平建议;也有部份报纸则认为要想获得和平,清廷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来,毕竞华东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己经作出大量的证明,而清廷显然在这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证明。
华东一向是重视舆论宣传与导向的,并且也一直为自己塑造舆论正面形像,而这次清廷的建议,显然也开始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尽管清廷是作为弱势的一方,但毕竟在名议上还是现在中国合法执政的正统,而且清廷入关之后,己有260余年的历史,皇权思想在中国民间己根深蒂固,因此清廷主动提出进行和平谈判,确实可以赢得不少的支持。ii
其次是中国社会普遍都拒绝战争,因此如果能够和平解决华东与清廷的敌对矛盾,不用打仗,当然是谁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另外华东的土地制度也是有较大争议的地方,而现在中国的舆论除华东的管辖区之外,仍然是掌握在士绅乡贤的手里,他们对华东的土地制度是相当的排斥,但也都知道,现在没有人能够阻挡华东,但如果华东和清廷议和成功,则有望避开华东的土地制度。
即使最终的结果是双方组成联合,则清廷必然会在这个中有发言权,自然可以要求华东在土地制度方面做出改变;而如果是南北分治,那就更好了,因此整个南方都可以避开华东的土地制度,而北方虽然躲不过去,但毕竞现在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南方,而且华东的大部份领土都在北方,清廷仅仅只能控制份河北、以及山西、陕西这三个省。只能自求多福了。ii
可以清廷的和谈要求一经提出,又有各国的支持,再加上舆论的推波助澜,于是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风潮,几乎己经不容得华东拒绝了。
果然,时间不上,华东就公开发布了自已的回应,表示华东愿意和清廷进行谈判,以和平解决双方之间的敌对局面,避免战争。但华东只能接受以双方组成联合为基础的谈判,而拒绝南北分治,理由是中国自古以来是南北合一的整体,历史上虽然会出现南北对持的局面,但都是暂时现像,最终都归于南北统一,华东决不会做国家分裂的罪人,因此绝不会选择南北分治的方案;其实是华东拒绝各国的调解与说和,因为这次和平谈判是中国的内部事务,而且中国人也完全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事情,因此没有必让外部国家参与。ii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