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在末世有套房> 第八百四十七章 种在海上(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百四十七章 种在海上(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bxwxx,最快更新我在末世有套房最新章节!

  石油植物并未是未来人生物首创。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梅尔温·卡尔文就在巴西的热带雨林里,发现了一种名为“三叶橡胶树”的高大的常绿乔木,只要在树上钻个眼,就能够产出少量成分与柴油相似的油液。

  1986年,美国率先进行人工种植“石油植物”。随后,英、法、日、巴西、菲、俄罗斯等国也相继开展了“石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建立起“石油植物园”、“石油农场”等全新的绿色石油生产基地。

  不过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为止,这种绿色能源依旧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

  并不是因为不好用,而是因为成本和产量的问题。

  先说说产量。

  沙特的产油量为多少?根据欧佩克组织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历史峰值1250万桶……

  每天!

  是的,每天1250万桶!想想这是什么概念?

  就拿在石油植物研究领域相对领先的美国来说,每公顷“石油农场”年收获的“石油”也不过才140桶左右。往宽点算,就算它的质量相当于120桶原油。而目前美国全国的石油植物也才十万公顷,每年产油不过1200万桶。

  很直观的数据,已经很直观地说明了问题。

  美国全国石油植物的产油量,还不及欧佩克成员国一天的产油量。当然,也不及美国自己德克萨斯州一个州的日产油量。

  这样的产量,想要撼动石油的地位,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各国都只是将这种“石油植物”作为能源战略的一个备选发展项,通过各种能源、环保政策对这些“农场”进行补贴,使他们不至于死掉。毕竟谁也说不好,未来是个什么样子。

  没准真的有一天,中东挖完了最后一滴油,这些石油植物没准有希望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救命稻草。

  当然,仅仅是有希望而已。

  毕竟这点产量实在是太少了!

  然而未来人生物的实验室,研究出来的“石油棕榈”却不同。只需要划上一道小口子,就能从树皮底流出足足10公升的树汁!一桶油相当于159公升,16棵树就能产一桶油。而这种树汁,一个星期就能采集一次!

  按照一亩地能种100棵这种“石油棕榈”来算,一亩地的平均日产量就已经接近了1桶油!

  十万亩就是十万桶油的日产量,只需要种上一百万亩这种“石油棕榈”,再盖上几座专门用于提炼这种树汁的炼油厂。别说是新国的能源需求了可以满足了,就算是向隔壁的石油进口大国出口,只怕都够了!

  从未来人生物的实验室出来后,江晨立刻下令,一边全力收购市面上的油棕榈,另一方面让陶明督促实验室,尽全力对这些收购来的油棕榈进行诱导分化等特殊手段的处理。

  前者很好办,油棕榈这种植物在吕宋岛、棉兰老岛、新几内亚甚至是新国国内都很常见。江晨一个电话打过去,桑托斯二话不说,就组织摩洛国的农民进山,用卡车和拖拉机拉了上百万柱油棕榈到达沃港,以合理的价格卖给了未来人集团。

  这点量对于物资丰富的棉兰老岛来说绰绰有余,桑托斯反倒是为赚了一笔而沾沾自喜。江晨付给他的钱少说也有两千万美元,而他需要付给那些农民的最多不超过一百万。

  关于这些石油棕榈种在哪,江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还是放弃了种在菲国种植园的打算。

  这种好东西,还是放在自己的国家比较好。虽说菲国已经成为了星环贸易事实上的附庸,但猴子们终归是外人,冷战的时候日美关系那么铁,日国企业还不是卖了毛子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