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春秋我为王> 第254章 司城乐氏(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54章 司城乐氏(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两人敲定了未来的大方向后,还低声商谈了许多细节。

  张孟谈此次来宋国,还带来了赵鞅给无恤的亲笔写的简牍,上面字不多,无非是说了下国内的情况,家中一切都好。附带的还有几件季嬴让人捎带过来的夏衣,赵无恤还诧异地发现了薇做的鞋履,想来,她是被季嬴接到下宫做了贴身的婢女吧,这倒是让他松了口气。

  其中最重要的情报,是赵鞅透露,在四月的时候,刚刚升任中军佐的他将会同新执政知跞、上军将中行寅率军攻击郑国,但因为郑军不好对付,所以不会深入。

  而到了五月,三卿将率军东行,去进攻卫国,惩罚他们背弃盟约之事。卫军战斗力低下,所以张孟谈认为三卿会捡软柿子捏,一路打到濮阳城下,逼迫卫国再次叛齐服晋。

  无恤颔首道:“既然如此,那吾等先做些准备,五月时先去卫国,或许还能与父亲见上一面。”

  张孟谈还提出了一条“借势”之策。

  “子泰,吾等也可以借助晋国三卿侵卫的攻势,为下一步顺利入鲁做些谋划……”

  听他详细说完之后,赵无恤眼前一亮,不由得拊掌叫好,暗道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张孟谈,谋国谋天下之才!

  不过张孟谈这“谋天下之才”还有些稚嫩,他有些犹豫地问道:“子贡是卫国人,不知道这么做,他会不会有想法?”

  张孟谈是看出来了,目前还跟随赵无恤的众人中。地位最高的两人,一是他这个“心腹”。划定大局,提供谋略;二是子贡这个“肱股”。为赵无恤赚取足兵足食的钱帛,有时还能客串说客。

  对于这一点,赵无恤倒不是很担心,春秋时帮助敌国进攻母国的士大夫海了去,光是楚材晋用的“楚奸”就能找出一大堆,也没见人加以谴责,反倒责怪说这是楚国自己不珍惜人才。

  就如同曹刿论战时,他那个乡人说的:“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意思是。爱国这种事情,让贵族们关心去吧,和我们国人有什么关系?

  春秋是宗法社会,政权本身就是家权的延伸,所以才会有亲亲尊尊,公族天生贵胄,成年便可掌权,邦国社稷是国君和卿大夫的,不是国人的。

  所以。弦高和曹刿这种草根爱国者,在春秋是极少数,多数国人对邦国的态度,颇有点像后世西欧的契约精神:

  贤明的国君如果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那么民众侍奉他们的国君,也要爱之如父母。敬之如日月神明。国君是替天牧民的,要是国君使得民众生计困乏。百姓绝望,那么还要这个国君作甚?还是赶紧驱逐他换一个新的吧。

  这段出自师旷之口的话说明。春秋时民众爱不爱国,取决于国君值不值得效命,而当下多数邦国的昏庸国君,显然是不值得的。

  端木家已经丧失了在卫国的职守,好几代人没有受卫侯的禄米,要是卫侯贤明些,对国人好些,那子贡在赵无恤集团做出对卫国不利的事情时或许还会内疚。但偏偏这位“好德如好色”的国君因为某些特殊爱好,名声在民间只能算一般。

  赵无恤和子贡的关系现在有些微妙,又像是合作者,又像是上下关系的主君和家臣,虽然子贡仍未委质效忠。甚至于,赵无恤觉得,子贡现在对鲁国的归属感甚至比卫国还要强。

  再说了,那个计策,他也没打算让子贡亲自参与。

  无恤道:“子贡正在曹国为我经营商贾之事,我本来打算在中原的都邑都建一座酒肆,作为商行的落脚地和情报网点。宋人憨厚淳朴,虽然有积蓄却不知道挥霍,所以这酒肆要是开在陶邑,想必会更加热闹。”

  陶邑,是曹国的都城,北方的贸易中心。

  所以要想赚取更多的利润,赵无恤必须把手伸到那里去,和势力庞大的郑商、齐商竞争,获得立足之地。

  不过据子贡传回的消息看,他在那里的经营似乎不是很顺利,对此赵无恤也有些头疼。

  他对张孟谈说道:“无论去卫国还是鲁国,吾等都要先经过曹国,顺便去那里帮子贡解决一下他遇到的麻烦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