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春秋我为王> 第818章 道可道(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18章 道可道(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虽然与后世的《道德经》有些许出入,但大致是相同的,赵无恤心中窃笑,这一段话耳熟能详,他也能背出来。

  “我听闻在宋国有巫创建了天道之教,言万千鬼神皆是天道所化,不知与老子之道可否一致?”

  姑布子卿严肃地说道:“不同,有一物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独一无二,无双无对,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能用道来笼统地称呼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此道非鬼神之道,而是法自然之道。”

  赵无恤拊掌而笑:“虽有差异,但亦有相似之处,大可两相互补证,先生若是有机会,何妨去与宋国大巫交流一番。”

  在宋国流传的天道教本来就是赵无恤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结合宋国当地的鬼神观塑造的泛神教,在蛮夷之地,此教的传播要强调的是鬼神的一面,在思想较为先进的中原城邑,需要强调的则是哲学的一面,不过因为中原士人和理性,平民的功利尊神,此教一直很难流出宋国境内,仅向宋国与楚、吴的边境有一定传播,影响局限一隅。

  只看姑布子卿的脸色,大概是认为天道只是道的一种异端而已,也不知老子听说后是何表情……

  一念及此,赵无恤认真地问道:“敢问,老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姑布子卿捋了捋胡须,心怀向往地说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就是老子,如神,如龙,在他身边呆了数年,我依然未能参透其百分之一。”

  真是华夏数千年第一神秘的人物啊……赵无恤心生好奇。

  “俗言道见贤思齐,我一直想倾听老子教诲,却不知他身在何处,是否尚在人世。如今既然他在河西现身,不知是否会来晋国,先生能联系到老子,向他告知无恤的见贤若渴么?”

  姑布子卿面露难色:“老子之学以自隐无名为务,之前就在太华山隐居数年,传出他在那里的传言后,求问者不绝于道,故老子这才再度云游,他年过八旬,来去无迹可寻,连我也不一定能再度找到,能否相见,全看他想不想见。”

  赵无恤略有些失望:“老子既然能去少梁见垂危的知伯一面,却吝于与小子相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为道所化,万物皆有联系,当时候到时,老子肯定会来见将军。”

  姑布子卿顿了顿,诚恳地说道:“毕竟将军是数百年来难得一出的人物,将军对老子感兴趣之余,老子也会对将军好奇不已,我相信不久将来,必能相见!”

  赵无恤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

  姑布子卿等了一会,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便又问道:“敢问将军若见老子,会问他什么?”

  赵无恤所有所思:“天地大道我只怕不能参透,要问的,应该是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吧。”

  姑布子卿眼前一亮,上前一步道:“老朽倒是有个人能推荐给将军。”

  这才是姑布子卿来此的目的么?赵无恤晓有兴趣地问道:“不知是何人能得先生推荐,以先生识人之明,一定是少见的大才?”

  “岂敢,是老朽在郑国收的徒弟,跟着我学老子之学,名为任章!虽然年轻,但假以时日,却也可以老子之道上佐君主,下安黎庶!”

  ps:开始写后发现老子简直是一团雾,不知其形,不可名状,根本无法下笔,翻了几遍老子五千言和解老、释老还是无法参透,废了几次稿后放弃了,暂时还是从侧面来理解老子吧,省得破坏这朦胧的神秘感,等对他的理解更深刻后再尝试不迟,第二章在晚上(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